top of page

將昨日的廚餘轉為明日的能源

資料提供:台灣瑞曼迪斯


因能源議題,廚餘發電已在台灣討論多年。至今,國內尚無廚餘發電的技術且多僅止於實驗室規模。近幾年來生質能源業者嘗試引進國外成熟的技術,卻因超過六成的廚餘皆用來養豬,廚餘發電則一直處於叫好不叫座的狀況。直到去年八月大陸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加上鄰近的日本也在去年九月相繼出現疫情後開始出現變化。台灣因鄰近大陸,彼此交流頻繁。政府為避免台灣陷入非洲豬瘟風暴,開始檢討非洲豬瘟可能傳播的途徑,同時制定各種防疫管制措施。其中是否禁止廚餘養豬不僅引發飼料養豬戶以及廚餘養豬戶之間的戰爭,如果廚餘禁餵後原本進入養豬場的大量廚餘該如何兼顧環境衛生、安全且妥善的處置,也成為環保署及廚餘產生源現階段最頭痛的問題。


事實上,早期歐洲多以碎羊屍體養牛以及廚餘養豬,然而1985年從英國開始陸續爆發狂牛症及口蹄疫後迫使歐盟開始禁止畜牧業者餵養含動物性食物,2000年並正式訂定禁餵法令。在禁令實施後,廚餘及食品廢棄物養豬供應商被迫必須轉型,考量廚餘及食品廢棄物必須被安全且永續的處置,轉而投資設置厭氧發酵沼氣發電廠。這些從餐廳、學校、超市以及食品加工廠收集的廚餘以及食品廢棄物,被送入沼氣發電廠後,因含有動物性食品,為了消滅有害健康的潛在生物,必須在70oC下滅菌一個小時以符合歐盟動物副產品的法規(animal by-product regulation, ABP),滅菌後在無氧條件下經過30~35天的自然消化過程徹底分解食物產生沼氣及生物肥料。沼氣經純化後做為生質燃料,或進一步發電產生綠色電力。這些生物肥料含有大量的天然有機成分,因有機質完全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極易被植物所吸收,且含豐富的硝酸鹽、磷酸鹽及鉀,在改善土壤健康及提升肥力上有卓越的表現,非常適合農作物使用。


這些生物肥料使用於農田種植農作物,作物收成後進入廚房、餐廳或食品加工廠成為我們每天餐桌上的食物,在這過程中以及當我們吃下食物後,無法避免會有廚餘及食品廢棄物產生。透過厭氧發酵技術讓這些廢棄物產生綠色能源的同時,這些生物肥料再次回到農地產生更多的食物,在農田與餐桌間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封閉循環系統。

5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