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砍樹種電「綠能」綠嗎? 真相是…

全文轉貼自:新頭殼--讀者投書》砍樹種電「綠能」綠嗎? 真相是… 撰文者: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 陳秉亨 近日台糖平地造林地轉型為農電共生設施,引起社會砍樹種電的爭議討論,我提出淺見供各界參考,但是個人並沒有完全了解造林政策的歷史,如果有誤,請大家指教。


台糖平地造林地本來就是農業用地:1990年左右,台灣農業受到WTO國際較低價的農產進口衝擊而遭遇瓶頸。台糖土地面臨許多非農用地開發危機,為了保持農業生產環境,台糖農地推動造林,以期發展休閒、生態與經濟林等多功能價值。台灣木材進口率幾乎到達100%,平地造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採伐林產物,增加台灣的林產自給率,減少從外國進口的木材。後來因為遭受風災而推動的山坡地造林,引起民間砍大樹種小樹的質疑,又是另外一個環境事件。


當時規劃的平地造林,就是要採伐的(圖片來源:魯台營先生提供)

環保團體抗議砍大樹種小樹的造林政策(圖片來源:新頭殼網頁)



經濟造林與採伐也是國際上因應氣候變遷的重點:

森林長大的過程可以吸附二氧化碳,製成產品可以取代石化產品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經濟林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採伐。但是我們又遇到一個問題,國際上的林產的成本比台灣的低,再加上有些造林沒有照顧好、品質不良,所以我們採伐之後沒有經濟價值,經濟林造林期滿採伐的成本可能接近販售的成本,又變成一個問題。所以後來推動「禁伐補償」繼續維持造林的補助;也有團體要推動「FSC」森林認證想要提升台灣林產品的產值。但是禁伐補償又造成為了領補助,不願意採伐經濟臨導致台灣本土的竹材缺貨,採伐與不採伐之間真的需要整體的政策規劃。

其他國家也有利用綠能活化林業山村:有些國家的也跟台灣一樣面臨外國低價林產的競爭,所以也結合綠能來促進山村林業的發展。台灣平地造林的採伐期也到了,加上國際推動農電共生的趨勢,想要把平地造林再回歸過去的農業使用,維持部分光電、部分農業的經營方式並無不妥。農委會也提出規範,光電設備下的農產必須有70%生產率,讓太陽能板下面的農業設施可以有生產功能。從減碳與農業生產來說,會比繼續維持平地經濟造林還好。

經濟造林有生態功能應當保存像花東的大農大富森林遊樂區,台糖造林之後,變成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之間重要的野生動物廊道,就應該要好好的保存,台糖也已經朝此方向去經營,目前成為花東地區重要的觀光與生態保育的重點,就是一個好的案例。


簡單的說:屏東的台糖農電共生案:一、本來就是農業使用的用地,二、因為農業困境轉作經濟造林,三、造林之後採伐時間也到了,四、未來規劃回復農業使用,推動農電共生設施生產農業與綠電。其實並不像表面上看到的,好像要砍伐原始森林來種電。


台糖農電共生案可以更加的完善:個人認為,為了促進偏遠農漁村與原鄉部落的發展,國有土地上的綠能開發案,應該要開放一部分,讓周遭社區用入股或是其他方式參與。越多社會大眾的可以得到綠電的收益,未來就會越支持減碳與能源轉型政策。

45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