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口罩國家隊證明台灣能貢獻國際防疫 台灣還可以用風電國家隊貢獻全球永續】

已更新:2020年10月28日

全文轉載於天下雜誌 文・黃昭勇


圖片來源:高茹萍


  台灣的防疫成果不僅保護人民的健康安全,成為國際標竿,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只要政府做對的事、人民支持,台灣就可以發揮集體智慧、貢獻國際。從口罩國家隊看台灣能源國家隊,經濟轉型、提高能源自給率的契機已經出現。「CSR@天下」專訪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看她在疫情中看到的轉變與台灣離岸風電國家隊可以如何超前部署。


【疫情中一起同行系列】 新冠肺炎影響全球,也改變了你我的生活。面對疫情,我們不斷調適與學習,共同建構安全的社會與台灣。「CSR@天下」從企業負責人的視角出發,呈現他們在疫情中的學習、反思、成長與改變,為你我與社會加油打氣。我們將一同走過挑戰,迎來新的篇章。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看到台灣的國際關係有很大翻轉。過去,台灣人不夠有信心,常覺得要去海外取經,每年都有團體去世界衛生組織(WHO)場外要求入會,但其實是「喊心酸的」,可能也不大相信真的可以入會,感覺上是給自己的安慰劑。


民眾支持對的政策 展現成熟國家風範


  但台灣這次面對疫情,政府與民眾展現成熟的民主機制,讓台灣人的集體智慧用來對抗疫情。過去面對重大事件,我們往往覺得最困難的是政府政策,這次政府防疫決策很明確,物資管制、邊境防疫等措施都很明快,民眾則表現出只要政府作對的事情就會支持,願意犧牲一點自己的方便,一起對抗疫情。

  以最熱門的台灣口罩國家隊成功模式來說,疫情發生前,台灣口罩日產量是200萬片以下。但到了3月14日,日產量已經達到1,000萬片;到4月中旬,日產量突破1500萬片。


圖片來源/蔡英文 Tsai Ing-wen 臉書

  台灣從過去需仰賴進口中國的口罩,搖身成為全球第2大口罩生產國,並在行有餘力之下將口罩捐贈給疫情更為嚴峻的國家,「TAIWAN IS HELPING」的行動讓世界對台灣的防疫及醫療能力刮目相看。


圖片來源/蔡英文 Tsai Ing-wen 臉書

  口罩的成功,不只在快速提升產能,還有另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口罩實名制+口罩地圖。若是無限制地讓民眾購買口罩,那無論生產多少,都難以應付搶購囤貨的龐大需求。反而是適度的分配,讓人人有口罩戴。



疫情下相對安全的台灣 成為歐美廠商的「春訓基地」


  這不僅讓我們的防疫有成果,成為國際標竿,也讓台灣成為很安全的地方。疫情開始之前,就有許多風力發電開發商到台灣,有的是家人小孩一起來,在台灣長居。疫情之後,他們很慶幸可以待在安全的地方,據我了解,這些開發商團隊有兩、三百人,甚至許多必須到海上作業的工程人員,都甘願遵從工作14天、前後隔離28天的要求,繼續在台灣推動相關工作。

台灣是少數在疫情以後,有機會帶動經濟發展且因此受惠的國家。這個信心,也來自不同國家對我們的肯定。


  在台灣的各國外館(不論是用什麼名稱),很多都有一個專門針對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的部門,下半年可能有很多歐美國家,因為解禁速度不一,反而願意更專心做好台灣的離岸風電。現在的台灣對歐美再生能源廠商來說就像是春訓基地,很多地方都還在封城,在台灣的工作則不斷推進。


  對台灣來說,這個時機是很好,但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因為我們的能源政策跟防疫政策一樣很明確,我相信政府在防疫後的經濟振興上,也會做出更多對的事情。


  我自己的形容:台灣是離岸風電的大美女。怎麼說呢?台灣有很好的風場條件,有很明確的能源轉型政策方向(2025要有25%的再生能源),世界上幾個綠電領頭羊國家像丹麥、德國都是這樣,這看在國際企業眼中都是優勢。



陳建仁副總統出席「2016風力發電國際招商大會」,針對再生能源、綠能及太陽光電等產業說明政府政策規劃及願景。圖片來源/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

保護主義興起 提高能源自主更重要


  許多人在討論能源轉型時,仍脫離不了追求「俗又大碗」的傳統思維。認為一定需要燃煤跟核能才能維持便宜電價,並且不斷質疑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近利短視的結果,犧牲了空氣品質、環境,更犧牲了台灣發展綠色經濟的未來希望。


  未來能源的生產與分配就如同現在的口罩系統一般,會跟新的科技結合,搭配更精準的配置。像是結合天氣預測系統、網際網路跟儲能設備,再結合需量反應等等配套措施。我們將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源源不絕的天然資源。


超前部署 讓風電產業鏈也可以在地化


  這次疫情,讓我們充分了解到「超前部署」的重要性,當面臨危機才開始準備,就已經來不及了。面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交通運輸受阻的困境,能源轉型也需要超前部署,缺乏能源自給能力,將造成重大國安及經濟生活問題。


  疫情之下保護主義興起,凸顯在地供應鏈對國家的重要性。台灣有97%的能源依賴進口,唯有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可以改變這個狀況,不管封不封城,太陽還是持續照耀、風還是一樣的吹、系統一樣運轉,反倒是原油的運輸可能會有阻礙。


  疫情蔓延後,我唯一的擔憂的就是太陽光電產業鏈會斷鏈,因為許多關鍵模組都是從中國大陸進口,中國疫情導致生產與出口受到影響,因此,離岸風電設備的國產化也要重新檢視。

就像口罩,我們不是沒有能力做,而是為了成本、價格,大量跟中國大陸買,口罩國家隊就是政府有承諾、企業有投資,未來健保針對這些防疫相關的戰略醫療物資可能會改成最有利標、在地優先,對整個產業發展都是種啟發。


  再生能源也是一樣,逆變器等與資安有關的設備應該也要在地生產,確保我們綠色能源的資訊安全,趕快把台灣的再生能源產業鏈重新建立起來,不能被價格打敗,要保護國產化的價值。


組建風電國家隊後可以一起打亞太盃


  台灣到底能不能組成風電國家隊?之前說了很多風電開發商在疫情期間仍在台灣推進工作,再來可以看風力發電的機艙,也就是風機的心臟。西門子已經在台中港設立機艙生產中心,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Niels Steenberg)說,「我們是唯一將離岸風電事業亞太總部設於台灣的外資風機供應商,並計劃協助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機艙生產中心」。他說台灣政府在產業推動上有明確發展方向,是他們設生產中心的主因。



陳建仁副總統參觀「2016風力發電國際招商大會」的主題館,瞭解風力發電產業的發展現況與趨勢。圖片來源/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

  倪邇思還指出,「像是日本、韓國,都表明有發展意願,但在政策的明確度上,就不如台灣來得清楚,而且到目前為止,台灣都能照著規劃藍圖推進,這就算放在全球的發展脈絡來看,也相當令人驚訝。」他表示,即使在歐洲,推動離岸風電也並非易事,不是法令與實行辦法經常更迭,就是很多人為因素使得進度耽擱,開發進程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可以說,台灣由於政府對發展離岸風電產業的政策目標相當清楚,不僅是為擴大綠色能源應用,降低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更希望藉此扶植相關產業鏈,打造具備出口潛能的「離岸風電國家隊」。也因此吸引如北陸能源和西門子歌美颯等,具備全球經驗的開發商及系統商勇於投入,將台灣視為進軍亞太市場的灘頭堡。



圖片來源/吳宙棋


再生能源轉型也需要超前部署


  這些核心高手都跑來台灣,為的就是立足台灣、打國際盃,整個亞太還有很大市場,台灣有人才、制度明確,也有發展供應鏈的潛力,台灣在風力發電上很有機會「幫忙」,不僅僅是幫忙發展再生能源,也是幫忙各國因此達到減碳的國家承諾。



根據國際離岸風電工程顧問機構4C Offshore統計,全球前20處離岸風能最佳場址多數位於台灣海峽,台灣發展離岸風電得天獨厚,能幫助台灣成為亞洲離岸風電技術輸出之聚落。圖片來源/行政院官網

  所以,我認為風力發電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台灣Can Help的國家隊。


55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