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捕風捉魚_工作區域 1.png

捕風捉魚

台灣在推動能源轉型時,不時會碰撞到不同的議題,例如生態保育、文化地景、糧食安全等等,而與漁業的交會更是在發展離岸風電時不可避免的重要議題,近期風機與漁業也確實出現許多碰撞。可是身處海島國家的我們,對海洋、對漁業的所知卻非常的有限。因此我們藉由邀請在台灣展開離岸風力的重要時刻,藉著邀請相關重要關係人來到我們的節目中,與他們藉著深度討論,開啟了我們新的「捕風捉魚」系列。

關於TRENA: About

路域風電吵死人?離岸風電讓漁民沒頭路?

捕風捉魚第五集我們邀請到達德能源的董事長王雲怡,來跟我們聊聊他們在陸域風電、離岸風電開發時發生的故事。

 

過去在媒體上看到的爭議,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後來又怎麼解決?這集會分成上下半集,上半集討論陸域風電,以五港村的案例起頭 ; 下半集則是討論離風電,會談到跟允能風場跟雲林漁民的故事。因為過去的紛爭而對風電有些疑慮的,可以來聽聽看這些故事的後續發展喔!

 

上半集 Time Code

01:20 達德能源在做些什麼?

03:10 風機要蓋在我家門口我都不知道?

11:30 風機蓋在廟旁邊,神明可以接受嗎?

16:10 炫影會讓蛤蠣咬舌、噪音會擾民睡不著怎麼辦?

28:15 環評要怎麼改,才不會有社會爭議?

38:30 路域風電在台灣還有發展空間嗎?

 

背景音樂:

Morning Routine [Lofi Study Music] By Ghostrifter Official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音樂來源:https://soundcloud.com/ghostrifter-official/morning-routine

離岸風開發時,難免遇到地方漁民、居民的抗爭。但重點不在有沒有出現抗爭,而是這些爭議是否有被好好的解決。

我們今天邀請到CIP的Marina跟我們聊聊CIP在地方上的故事。他們是如何建立一個基金,並用制度化的方式與地方建立信任關係。

但除了社會共識之外,開發商也必須滿足國產化。而國產化不僅讓開發商肩負更多責任,與地方產生更多連結,也為這些外商公司帶來一些文化衝擊。CIP又是如何電對這些問題呢?

時間軸

02:00 丹麥勞退基金來台灣作風電?

06:30 從衝突到合作,如何建立友好的地方關係

17:10 如何找到利害關係人

19:00 一碗麵,誕生「近岸永續發展基金」

24:40 漁業轉型怎麼做?誰來做?

27:30 CIP如何看待國產化要求?

34:15 國產化面對的文化衝擊

39:30 國產化為台灣帶來的機會

43:00 在業界中最痛苦的事

47:50 期待行政體系的UX升級與能量提升

54:00 怎麼看離岸風電的「女力」崛起

01:00:00 如果因為恐懼而卻步,就永遠無法被提升

前兩集的捕風捉魚討論了一些從漁民的角度看待離岸風電的開發。其中也不乏提到漁業的補償機制,包含漁民是否真的想要被補償?還是他們只想捕魚?如果真的要補償,要補多少?補給誰?

今天的來賓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歐慶賢教授,歐教授是台灣設計漁業補償機制的設計人,跟我們分享設計這個機制時,如何盡力達到合理、平衡?又是如何看待目前離岸風電的現況?

 

02:45 歐老師在漁業補償機制中扮演的角色?

05:20 作為漁業管理的專家,為何誇足到離岸風電?

07:50 其他國家發展離岸風電時,如何處理漁民跟風電的爭議?

09:25 台灣如何去規劃離岸風場,為什麼會有漁業區域跟風場重疊的問題?

13:00 面對衝突,有沒有好的解方

17:00 一年補多少誰說的算?漁民、企業、漁會?

20:40 統計漁業資料有那麼難嗎?

23:30 如果是補償金該包含什麼?誰來承擔?

33:20 我為什麼被逼的非得要轉型?

39:30 缺乏信任下,不找個和事佬來嗎?

42:50 到底誰是利害關係人?環評的作用如何?

49:40 進入區塊開發後,我們該注意哪些問題?

57:07 平心靜氣的談,才能找到好解方

 

背景音樂:

Morning Routine [Lofi Study Music] By Ghostrifter Official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音樂來源:https://soundcloud.com/ghostrifter-official/morning-routine

「獵人與海」是一個紀錄雲林海邊漁民故事的紀錄片,訴說著當在雲林海岸捕魚維生的漁民們遇上國家因應能源轉型而開始建置離岸風場的衝突,關於那些對漁民生活的保障、文化的保存,他們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們直接駐守在漁港的第一線,用鏡頭記錄下漁民的日常,用粉專寫下漁民的心情,鉅細靡遺地刻畫著漁民的處境。如果把漁夫比喻作為獵人,那麼這樣的技藝便需要一塊永續的獵場,以及文化傳承至下一代的需求。《捕風捉漁》EP2.將帶著大家一同前往探索,獵人與海的故事。

 

第二集,我們試圖從文化面來探討離岸風電與漁民的關係,這集邀請到的是在雲林拍攝「獵人與海」紀錄片的導演陳詩寧以及攝影陳良偉,來跟我們談談獵人與海的故事。

導演詩寧對大海的興趣,來自家中的爸爸及祖父都是漁民,因此常常對漁港工作樣態充滿好奇。曾是公共電視的記者及紀錄片導演的她,今年有機會來到口湖鄉台子村,才發現又是一個不同的世界。而攝影良偉則是室內設計師,以往曾做過老宅維護及相關文史工作,認為影像是紀錄夥伴最好的方法,因而意外地拍完一支紀錄片。

「獵人與海」紀錄片從四月份開始籌備,目前正在起步狀態,首先從勘查過往在地的一些海上工作的影像紀錄開始,因為沒有漁民身分,無法隨著作業船隻到海上拍攝,加上原本預計六月開始的工作遭遇到疫情只得暫緩。攝影良偉提到可以跟漁民合作,利用GOPRO架設在漁船上的方式蒐集影像,但未來也有可能取得登船許可,親赴漁民第一線工作現場。

湖口鄉的台子村擁有上百艘漁船,數以百計的家戶型漁業在此深耕,對於詩寧來說,當地居民把他們視為中性的紀錄者,展現出歡迎及理性的態度,不同於外界一般人僅能透過新聞媒體嗅到憤怒的火藥味。詩寧也同時觀察到,對於時常穿梭於海上的漁民來說,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導致通訊及溝通管道無法非常順暢,想與某位特定漁民連絡常需花費許多時間才得以接觸,更不要說政府及企業所公告的訊息及說明會等,這些是單看政府辦了幾場說明會的KPI所無法得知的訊息。

「大海是漁民工作的地方,同時也是捕漁文化得以傳承的載體」。當他們試圖將事業交棒給下一代時,更重要的是可以把這樣的生活方式跟文化傳承下來,這些都無法用一筆慰問金、補償金來取代。因為這遠遠超出失去一份工作而已,更可能是造成漁村文化的沒落。來自於地方的漁民,就好比某處深山的獵人,他們擁有對附近海域的全盤了解,季節、魚種、漁法、漁具等都能依照不同情境運用,而這樣的文化正在快速凋零。

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的文化。文化需要被傳承,文化需要被記錄,漁民的文化技藝無法被輕易的書寫,即便透過這支紀錄片也無法紀錄全貌。在推動國家能源轉型時所碰到的種種面向中,文化的價值總是最難以被衡量的,或許我們永遠都沒辦法為文化訂出一個「價格」,但我們卻可以透過理解認知到這些文化的「價值」。或許透過詩寧與良偉的紀錄,透過更多的對話,讓漁業文化不是只有「完全保存」或「完全消失」這兩種選擇,而是讓漁業與風機共存,讓漁業文化繼續被傳承下去。

背景音樂:

Morning Routine [Lofi Study Music] By Ghostrifter Official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音樂來源:https://soundcloud.com/ghostrifter-official/morning-routine

台灣在推動能源轉型時,不時會碰撞到不同的議題,例如生態保育、文化地景、糧食安全等等,而與漁業的交會更是在發展離岸風電時不可避免的重要議題,近期風機與漁業也確實出現許多碰撞。可是身處海島國家的我們,對海洋、對漁業的所知卻非常的有限。因此我們藉由邀請在台灣展開離岸風力的重要時刻,藉著邀請相關重要關係人來到我們的節目中,與他們藉著深度討論,開啟了我們新的「捕風捉魚」系列。

 

第一集,我們想從漁業開始。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以下簡稱漁權會)就是以「為漁民爭取權益及追尋漁業永續」為目標。捕風捉魚ep1我們邀請到漁權會的吳斐竣研究員,跟我們談談關於台灣的西部漁業近況。

 

首先,在討論漁業時,應該先將遠洋漁業跟進案漁業做出區隔,與離岸風電相關的,幾乎都是所謂的近海漁業。在台灣西部以近海漁業及養殖漁業為主,例如白鯧、烏魚,都是近海漁業的捕撈物種。而不同物種其實有著不同的捕撈方式,常聽到的漁法有刺網、流刺網、拖網、一支釣等,這集的podcast裡面通通都有解答!

 

近期在討論到離岸風電的「補償」問題時,似乎常遇到統計資料不完整的問題,例如在港口邊的漁貨交易市場,就常常不被納入漁業統計年報的地下經濟,也就是一靠岸並談妥價格就可以卸貨領錢的「現撈仔」漁獲。至於不同漁民之間的收入,更是被列為「商業機密」,是不太會互通情報的。

 

我們同時談到關於風機與漁民的問題,因為政府規劃離岸風場時常常只想到漁會,但是漁會無法代表每一個漁民的心聲,當企業與漁會溝通後常常會產生爭議。斐竣提到現在極其重要的,應是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例如專責聯繫風機業者跟漁民的聯絡窗口,讓漁民可以更直接的與業者溝通。與此同時,漁權會也支持漁民的培力,希望為底層的漁民發聲、宣導漁業資訊等等,讓漁民有能力組成自治組織,讓合作的力量將大於競爭。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四面環海與海共存,大部分的人卻都對海洋及漁業不甚瞭解,在推動離岸風場之前,我們應該先對漁業的現狀及困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更了解我們的海域。

 

背景音樂:

Morning Routine [Lofi Study Music] By Ghostrifter Official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音樂來源:https://soundcloud.com/ghostrifter-official/morning-routin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