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YD)
本集來賓:國際氣候發展智庫 (ICDI) 趙恭岳 執行長、花蓮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 劉志忠 副總
clubhouse網址:https://pse.is/69k8xu
podcast網址:https://pse.is/3b5vgj
一、熱門社群話題
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戰,週日(11/24)晚間18:00開打!在五局上中華隊進攻,林家正敲出陽春全壘打,為中華隊率先拿下一分,隨後再靠著台灣隊長陳傑憲全壘打,送回兩人,中華隊4:0大幅領先日本隊。
台灣隊從一開始並不被看好,但他們一路堅持不懈、展現了無比的韌性。每一場比賽都令人感動,尤其是球員們的故事,不論是在場上還是場外,台灣隊的堅持與奮力拼搏,無論成敗,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別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矢板明夫提到的觀察:最近日本社會關注兩場重要比賽。第一場是11月29日在廈門舉行的中國隊對日本隊的足球世界杯預選賽,儘管日本隊最終獲勝,但比賽過程中卻遭遇中國球迷的強烈干擾,甚至在日本國歌奏響時,四萬多名中國觀眾發出虛聲,比賽中也出現不少惡意犯規,甚至有危及球員生命的行為。
另一場比賽則是11月24日台灣對日本的比賽,雖然日本隊以0比4落敗,但台灣球迷的自律與風度給日本留下深刻的印象。許多飛往日本東京巨蛋的台灣球迷分享說,在比賽結束的那一刻,旁邊的日本人都對他們表示祝賀,而且,很多日本人表示,輸給台灣隊並不讓人感到太難過,反而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的友誼。這場比賽不僅讓人讚嘆台灣隊的球技,還讓人見識到他們在賽場上的運動精神與風度。
二、來賓訪問
1.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 (ICDI) 趙恭岳執行長
趙執行長從2009年COP15開始參加會議,每一年COP會議是聯合國最盛大的會議,它不只談科學議題,也會擬定政策。2015年9月,聯合國永續高峰會在紐約的Headquarter舉行,推出了(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氣候議題是SDG13,能源議題就是SDG7,它是一個很完整的永續架構。當時也談到所謂的「韌性」(Resilience),面對未來各種衝擊風險時,不能再以單純的避災為唯一的手段,因為很多衝擊會超出預期,會有不確定性,必須要有「韌性」,要快速回復到原來的狀態,所以2015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在那一年,長期參與各個領域關於氣候跟永續相關議題的夥伴們組成了「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台灣氣候跟永續的能力,(1)能夠跟國際接軌,轉換到台灣落地;(2)台灣有很好的技術跟研究能量,希望能夠推廣到國際,有很多解方可以提供給國際做參考;(3)進而有機會參與國際整體制定的架構,讓國際聽到台灣的聲音,甚至成為整體轉型力道的推動,是在那樣的環境氛圍下成立了ICDI。
這一次在亞賽拜然的COP29,延續上一次COP28的決議有一些很重要的面向,尤其是希望已開發國家提供足夠的資源,讓新興國家或未開發國家能夠因應氣候變遷。趙執行長認為,今年最主要且外界關注的議題是要決定新的「集體量化目標」,這源起於第一屆2009年的COP15,當時談到已開發國家要提供相對資金來協助發展中的國家,所以提出了300億美金,後來增加到1000億美金,後來也成立了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s),總部設在韓國的松島,智庫每年都會派員參與,趙執行長也參與過幾次的會議。
COP29會議希望能決定一個新的目標,因為1000億美金已不敷使用,在轉型上需要非常多的資金,最後決議希望已開發國家提供3000億美金給開發中國家,這是”The New Collective Quantity Goals, NCQG”的決議目標。另外,大會第一天11月11號通過了巴黎協議第六條,關於全球的碳市場,6.2規範國家之間可以有雙邊的機制交換,像日本跟印尼就非常成熟。6.4交易的部分跟國際接軌,所以未來對台灣來說,有很多新的機會。當然有好的技術也可以協助別的國家減量取得碳權,所以這一次巴黎協議第六條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讓全球碳市場活絡的可能性,從財務面向來看,這兩個議題受到關注。
對於台灣與其他國家要如何準備或因應?趙執行長認為,去年通過(United Arab Emirates, UAE)共識後,當時秘書處就發布一個很重要的新聞訊息,這是人類終結化石燃料的開端,接下來就是要怎麼樣具體落實,所以回到各國,第一是各國的「自願減量目標」(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是需要提交的,明年在巴西的COP30,各國要修正(revise)國家的NDC。台灣第一次在2015年自願減量目標,當時設定以2005年為基準到2050年減量50%,後來全球淨零目標提升到2050年淨零,所以台灣在2030年一樣以2005年為基準減量25%,依照國際標準仍有落差(gap)。假設搭配國家政策的總統任期,下一任總統會到2032年,相信2030年會有一個新的target。
趙執行長回應,明年的COP30,2030年25%一定會往上提升,更重要的是如何執行,因為去年的(United Arab Emirates, UAE)共識裡特別談到,要做整體減量取代化石燃料,再生能源在2030年的投資要提升三倍,能源改善效率要提升兩倍。所以這一次COP29針對能源的部分,有幾個新的內容,譬如全球的儲能跟電網,2030年以2022年為基準要增加六倍。再來就是綠色能源規劃,希望能推動長距離的電力傳輸等。更重要的是這一次COP29整個會場在談氫能能源,也宣布了COP29的氫能宣言,希望未來能夠強化綠氫的產量。台灣目前的氫能在2050年的目標大概是9.5%,從基礎設施來講,其實需要一段時間規劃,所以未來不論是綠氫或是風電藍氫都需要積極佈局的。
趙執行長提到,每年COP都會有核能的週邊會議(Pavilion),IAE的主管曾提到核能未來可能性,尤其包括SML(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會比較快速發展。他一直強調,核能除了用於發電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潛在的應用,可以進行轉換並尋找新的可能性。基於此,趙執行長認為有兩個面向需要關注:一方面希望在技術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則在積極尋找其他出路。隨著發電領域可能逐漸面臨挑戰,開始需要探索新的方向,因此,他們也開放並歡迎各種與運用端相關的創新。
2. 花蓮樸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劉志忠副總經理
劉副總經理從大學到博士班都是學環境工程,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所以從廢水、廢棄物、空氣污染及氣候變遷都是研究的標地。早期是做土壤跟地下水污染整治的調查,全台灣地下水品質比較差,或土壤特別的污染,早期都在做調查整治,接觸到很多污染事件。比較有名就是桃園的RCA案或是高雄的煉油場,都是以前接觸的案例。
劉副總經理10年前就開始思考,下一個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在水資源跟能源這兩個議題。其中像畜牧廢水是台灣在廢水處理上一個很大的痛點,因為畜牧廢水排放量非常的大。牛一天產生的廢水是人的四到六倍,處理畜牧廢水其實是可以做水資源,徹底解決污染的問題。在處理的過程中,卻意外發現很多周邊效益,第一可以解決臭味的問題;第二申請志願減碳專案,最後更大的意義是附近的環境變得比較好,趙執行長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
劉副總經理對於政府政策上的建議,第一是身份的問題。在農地上依照農業設施許可辦法所謂個畜牧設施,它是禽畜糞資源化設施的名義設置的,但是是屬於畜牧業、農業,還是廢水處理設施,卻無法定位,身份上屬於農業設施,可是又不被視為農企營。當初設置之初,農業部是樂觀其成的。現在在彰化,在農業部的經費補助之下,自己也有意開設一個示範案場。在這之前,劉副總經理認為身份並不重要,後來發現,如果擁有農企營的認證,無論是農業金融貸款或農業設施補助都能享有優惠條件。此外,環境部希望能處理農廢問題,特別是剩餘廚餘和果菜殘渣,並將其轉化為生質能。可是,農業部似乎對生質能及其未來發展並不太重視。
跟經濟部比較有關的是綠能,沼氣在台灣太不受到重視,完全沒有明確的國家目標。而後開始重視太陽能跟風力發電,現在低熱能和小水力也逐漸受到關注,但是對沼氣似乎不太重視。其實沼氣就是甲烷,甲烷純化之後可轉換化為瓦斯,就進到瓦斯管線,所以沼氣等於天然氣,能在台灣本地製造生產,無須依賴進口天然氣,這對台灣提升能源自主具有重要意義。
三、一週綠能新聞
1. COP29剛剛落幕,在COP29之前,IEA發布2024年能源展望報告,這一次報告有三個主題,第一是能源的安全,第二是潔淨能源的轉型,還特別強調電力需求的不確定性。因為AI數位經濟的發展,整個電力需求一直在上升當中,而且是在一個加速成長的階段。但是不管是數位經濟,AI科技都來自於已開發國家或是富裕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電力需求的增加,電力增加的結果,導致碳排對氣候脆弱國家產生重大影響,COP29希望用金融的角度去幫助氣候脆弱的國家。印度也發表很多看法,甚至對於每年3000億美元的綠色金融不甚滿意,但免為其難接受。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問題,不能讓氣候脆弱國家去承受這樣的苦果。
2. 關於中國大陸的太陽模組傾銷全球,造成全球非常多國家的太陽模組產業苦撐。美國前幾年針對中國太陽能模組課了反傾銷稅,可是現在中國政府自己出來警告太陽能市場,不能再削價競爭,這讓很多的大廠停止殺價,然後電池模組價格止跌回升,對於台灣太陽能產業來說應該是鬆了一口氣。就像電動車一樣,對貿易商來說,能夠進口便宜的電動車,可是歐洲像德國汽車大國的市場都受到電動車的衝擊,所以現在歐洲也要開始課關稅了。
3. 川普總統即將要在1月的時候上任,馬斯克要擔任美國的效率部部長,他要減少國家兩兆美元的預算,可是又要提升效率,這是一個很困難的挑戰。馬斯克最近提出一個太陽能的藍圖受到矚目,未來太陽能的潛力是核能、氫能難以超越的,他看好太陽能的無限潛力跟實用性,認為它具有清潔高效且可持續的特性,會成為未來能源的核心,對於核能的高成本跟安全疑慮,以及對氫能的低效率跟基礎設施不足,持保留態度。從經濟的角度,核能電廠的建設跟維護成本高,使得核能發電的經濟效益不如再生能源的太陽能。從安全風險的角度,核能電廠非常危險,例如核洩露跟核災都會造成傷亡和環境污染,歷史上的車諾比跟福島核災就是例子。馬斯克認為,與其投資核能,不如把資源集中在更安全、可持續,並有實際應用潛力的太陽能上。對未來能源的預測,他預估一個平方英里的土地可以接收2.5GW的太陽能,如果太空太陽能能夠24小時發電,轉換效能好的話,可以產生三個GW的電力,因為以Starlinks全球衛星網路來看,這個系統依照太陽能跟電池的運作就可發揮應有的潛力。
4. 馬克斯提到了太空太陽能,冰島公司Transition Labs日前宣布跟英國公司Space Solar合作,開發外太空的太陽能傳送回地球的計畫,Space Solar計劃在大氣層外建造一座太陽能發電廠,再透過短波長的無線電波將收集到的太陽能傳送回地球,提供使用。英國跟冰島合作,發電廠在冰島,冰島公民對於綠能的社會共識是非常高的。冰島也因為地熱的關係,發展地中間有很多孔洞,這些孔洞轉化成溫泉游泳池,冰島藍湖溫泉就變成世界有名的觀光聖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