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P.36與其打造跨國海纜 不如自己的綠電自己蓋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


所有頻道位置:


一週綠能新聞

 

經濟部近日提出「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外界關切在菲律賓「種綠電」在輸送回台的可行性,經濟部指出,綠能跨境合作為國際趨勢,也是能源轉型的新契機,境外綠電輸送回台灣目標價格為每度4元具備可行性。

 

近期一份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指出,台灣業者赴菲律賓投資太陽能電廠具備潛力,因當地法規寬鬆且發電成本具競爭力。然而,業界認為將菲律賓綠電輸回台灣面臨三重困難:首先是菲律賓國內亦有電力需求,難有多餘電力輸出;其次是兩地電價差異,在當地銷售更具經濟效益;最後則是難以估算的地緣政治風險。儘管如此,報告仍建議台灣業者可考慮在菲律賓發展光電,並透過企業購售電協議直接供電給當地用戶。業者也點出,儘管技術上長期可克服輸電問題,但相關投資成本及意願仍不明朗。

 

TRENA觀點:

經濟部近日提出的「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雖然台灣有台澎海底電纜的經驗,但對台菲之間的電力合作,仍存在不少挑戰。首先,台菲海域地形較為複雜,並且目前尚未具備HVDC(高壓直流電)系統技術,這將使得工程的時間和成本大幅增加。因此,若考慮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探索一度電/四元從菲律賓輸電的可行性,但此過程涉及的問題非常多樣,且需要謹慎評估其對地區安全的影響。


我們對台灣與其他國家的能源合作保持樂觀態度,且部長也對這一議題高度重視。如果連這麼困難的問題,部長都願意認真面對,那麼不如回過頭來,將同樣的努力投入推動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這樣或許能更有效地促進綠電產業的成長。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將更多資源和精力集中於推動再生能源,無疑是更為務實的做法。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近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表示,能源是許多台灣公司和美國公司都非常憂慮的問題,台灣高度仰賴國外進口能源,而美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可以為台灣提供可靠的能源來源,無論是液化天然氣、再生能源或核能。對於核能,谷立言提及,若放眼全世界,可以看到包括美國、日本都有復興復甦使用核能的狀況,這是由於很多公司需要有穩定的基載電力,尤其在數據中心等AI相關產業。


TRENA觀點:

台灣在能源政策上應該更重視再生能源,核能現實問題——核廢料的處理及場址的設置,它會帶來長期的安全問題。如果要跟美國合作,地熱會是一個選項,美國在再生能源技術,特別是在地熱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與技術積累,台灣與美國在這方面的合作將能夠加速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


 
 
 

Comments


T:02-23700930

F:02-23702548

  • facebook
  • facebook

©2018 by TRE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