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TRENA

EP.14訪問雲豹能源創辦人張建偉|颱風山陀兒繞台風機挺得住?|黃仁勳說核電好棒棒?!| IEA再生能源將首次占全球電力供應三分之一以上

已更新:11月4日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YD)


本集來賓:雲豹能源創辦人暨永續長 張建偉 


clubhouse網址:https://pse.is/69k8xu

podcast網址:https://pse.is/3b5vgj


本次聊天室的社群熱門話題,隨著AI資料中心的迅速增長所需的電力,這一現象似乎觸動了不少台灣人的心弦。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一重要議題。

  

一、    社群熱門話題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對於滿足迅速成長的AI數據中心所需的再生能源來說,核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根據《彭博》報導,黃仁勳表示,「核能作為能源和永續能源的選項之一是非常棒的」,黃仁勳進一步說明,但核能不會是唯一的選擇,「我們將需要各種來源的能源,並在各種能源的可用性和成本,以及隨著時間推移的可持續性之間進行平衡」。

 

David認為,ICT資通訊產業在未來的發展跟AI的連結會越來越深厚,電腦進階運作的電力需求是很高的。所以有另一種思維是核能是一種能源的選項,它或許可以協助再生能源的發展。從國外的觀點來看,核能是偏向乾淨的能源,在美國稱「清潔能源」,跟再生能源」是有區別的。在台灣,要如何加速扶持跟培養再生能源,在過渡期間,核能可能是搭配的選項。

 

2、中度颱風山陀兒逐漸逼近台灣

 

中央氣象署發布中度颱風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預測颱風最接近影響台灣的時間,會從原本的周二、周三延長到周四的上半天,因此,周二到周四上半天將是颱風對台灣影響最明顯的時段。台灣離岸風力機組受到颱風影響的情況相對少被公開詳細討論,但由於台灣位於西北太平洋颱風頻繁路徑上,離岸風力發電設施面臨的風險不可忽視。每次在颱風來的時候,大家總是在質疑離岸風機是否挺得住。以下是David的回應:

 

(1) 結構設計與耐颱風能力


上一次的凱米颱風,台灣有300多隻的風機都沒有受損,這些國外來的機具還滿適應台灣的颱風。風機必須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的國際認證,離岸風場所採用的風機皆須符合IEC標準,將風機風速驗證的國際標準分成Class I、Class II、Class III三種等級,再依強度分成A、B等。最高標的Class IA可耐風速達極端風速 50m/s(相當於中度颱風15級風)。為了因應亞太氣候來發展離岸風電,經濟部標檢局與日本海事協會、東京大學依據實際數據,合作訂定了Class T標準。Class T將極端風速要求提升至 57m/s,可抵禦相當於強颱17級風的吹襲。標檢局也從2017年起,將Class T納入我國風機抗颱標準,標準是蠻嚴格的。

 

(2) 颱風對風力機組運作的影響

 

在颱風來襲時是否發電發滿,要依狀況而定,所以它在一定的風速,葉片會調整它的角度,讓它的受風量不會這麼強。另外,颱風來的時候,通常電力的需求不是這麼的高,所以它也會調降它的容量裝置。風機關係到未來的20年是否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維運是未來一個很大的商機,



二、來賓訪問 - 雲豹能源創辦人張建偉

 

Johnny提到,「從事能源就必須多元」。雲豹之所以會跟運動連結在一起,必須細說從頭。其實雲豹能源是從日本起家,在日本福島核災後,我們去日本發展再生能源,發展的非常的快速,而且日本幾乎是百分之一百接受再生能源。在日本做再生能源是受人喜歡、政府支持、地方推動、居民滿意。在2015年12月的時候,那時台灣政府推動綠能加二,我們就結束日本的案場,把團隊引回台灣。

 

在日本接受度高是因為兩件事情,第一就是福島核災的發生,第二件事情是日本的電費非常的高,所以這是日本上下一心支持再生能源的原因。當時我們在2016年喊出2025年無核家園,百分之二十的再生能源;但是在台灣有支持核能與反對核能的兩派立場,Johnny認為原因是,第一台灣的電費異常的便宜,二是台灣沒有發生核能相關事故,再來就是政治議題。所以在推動的過程,中央明確推動綠能,但地方明確地方自治,會有地方支持或不支持,或是不知道如何支持的問題。2016年從雲林開始思考再生能源推動的必要性,社會對再生能源的認識是「零知識」。後來Johnny決定以和平的方式推動,先不要成為對抗者,就算不讓地方喜歡,起碼讓地方不討厭。

 

一般的企業或商業通常都是以利益為考量,就算主題明確、意圖正向,地方社區未必能感受到優勢或好處,所以要聆聽地方的聲音,不再談論商業利益,而是談「教育」。自2016年在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從公益、教育、體育三個方向跟市民對話,用一個普羅大眾認可的語言跟方式溝通,特別是公益,台灣人對此有很高的支持度。

 

Johnny強調,公益活動往往是單向輸出,雖然教育可以普及知識,但相較之下,體育可以身體力行,逐步影響人們的行為,後來發現體育是節能減碳的快速捷徑。所以在2021年成立了職業球隊,籃球成為推動綠能的破冰點(break the ice)。

 

綠能常被視為一個冰冷的話題,缺乏與人們生活的直接聯繫。然而,當開始關注地方的需求、教育的差距,或是體育發展的需要時,就迅速獲得了村長和社區的支持。當電費成為居民的痛點,「雲豹」的角色和時機變得尤為重要。要讓綠能的推廣持續下去,必須學會「換位思考」,找到社區需求的「甜蜜點」,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推動綠能發展,並讓更多人受益。


Johnny是一位從金融界轉型至綠能領域的專業人士,在跟企業主推薦金融的過程中發現了「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在面對不同社群的需求時,這種思維方式改變了他工作的方式。他強調,應了解不同社群的日常生活與文化習慣,建立信任關係的第一步是聆聽,即使在面對反對意見時,也應保持開放的態度。這種方式不僅能化解衝突,還能深入了解他人的真實需求。他同時指出,理解農民的真正需求並不僅僅依賴金錢的投入,農民的情感與生活背景是金錢無法替代的,當價值(value)出現時,價格則是其次。他再次強調,必須深入了解當地人的生活與情感,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需求。


Johnny進一步指出,推動綠能是要區分「想要」與「必要」的差別。「想要」是可以選擇,而「必要」則是無法選擇的。因此,切入點是去理解,什麼對他們是「必須」的,那麼「想要」就是其次。對於綠能的錯誤資訊,不用急著去反駁,而是同理他們的立場,共同討論如何做會更好。


對於能源轉型2.0與AI產業的發展,Johnny對於能源轉型的看法直截了當:「大家都在想做別人做的事,而不是做自己在行的事」。每個相關方都應該各司其職,中央政府應該專注於電力和環境的控制,簡化繁瑣的法規,讓地方政府更靈活地應對實際情況。例如,在評估土地是否適合光電設施時,應該由農業部門而不是地方政府負責,因為他們更了解土地的實際狀況。

 

「雲豹能源」最初是一家專注於再生能源投資的公司,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逐漸轉型為再生能源整合服務商,才能夠更靈活地應對投資和資金,並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雲豹能源」開始朝向永續循環經濟邁進,拓展至水資源、地熱、小水力、大水力,碳權、綠電、生貭能、電裝置等新興技術,這些努力旨在解決人們對水和電的迫切需求,並促進能源的平衡配置。


「雲豹能源」的整合服務不僅限於台灣,也積極拓展至東南亞市場,如泰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尼。它不僅提供光電解決方案,還整合水處理和電網穩定的服務,實現多元化的業務發展。相信通過複製台灣的成功經驗,並根據當地需求進行調整,能夠在不同地區實現持續性的發展,這是雲豹能源的綠能藍圖。

 

 

三、一週綠能新聞 

 

首次全球再生能源高峰會:於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第79屆大會期間,舉辦了首屆全球再生能源高峰會。這次會議強調需要在2030年前將全球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三倍,以限制全球氣溫上升至1.5°C以下。會議聚集了各國政府、私營部門及國際組織,共同討論資金、許可和供應鏈等挑戰,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中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

 

這項計畫的約束力、各方是否能參、如何落實這些措施,成為關鍵問題,而懲罰與獎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看到許多企業已經開始積極行動,在R100倡議的推動下,一些知名品牌公司已經在其供應鏈中施加壓力,如果供應鏈中的企業未能達成相關標準,將可能面臨檢討或被排除在合作名單之外的風險。

 

常見到各種重要目標的宣示,但往往只見口號,而缺乏實際成效。希望政府、企業及國際組織能攜手合作,在這困難的情況下,落實目標。RE100倡議來自民間組織,讓企業自行訂立可達成的目標,並以此獲得全球網站的曝光,這樣的誘因促使企業積極參與,朝向全球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三倍的目標邁進。

 

台達電在美國紐約氣候週獲得2024年RE100市場開拓者獎,成為台灣首家獲得殊榮的企業。台達電從節能開始,積極導入使用再生能源電力,2023年全球再生能源電力使用達到RE76,還將RE100達成率納入高階主管的績效指標,展現對於減少溫室氣體的堅定承諾。台灣在ICT供應鏈方面素有良好聲譽,而台達電的表現證明,即使在OEM和ODM的角色下,也能積極實現RE100的目標,未來有望在2030年前達成這一成就。

 

20 次查看0 則留言

Komentarz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