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TRENA

EP.15 訪問彰化縣線西鄉線西塭仔村漁港的黃超群船長|颱風來襲台美基高結果大不同| IEA:全球再生能源年增50%

已更新:4天前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YD)

本集來賓:彰化縣線西鄉線西塭仔村漁港的金偉群船務有限公司黃超群船長


clubhouse網址:https://pse.is/69k8xu

podcast網址:https://pse.is/3b5vgj

今天節目分為三個部分,熱門社群話題颱風,在台灣、美國、高雄跟基隆都大不一樣,接著要訪談金偉群船務有限公司黃超群船長,從他的角度如何看台灣的離岸風力跟在地漁業的永續發展。最後分享本週的綠能新聞,主要是跟全球再生能源增長有關,會跟大家分享IEA報告日本跟澳洲的氫能、巴西新的綠色經濟發展、埃及將蓋中東首座綠氫摩天大樓、台灣風電國產化的議題。

 

 

一、社群熱門話題

 

山陀兒颱風真的是史上最長的颱風,很多的訊息報導,時間又拖得很長;在此同時又有美國的颱風,在海倫颱風之後,這兩天又有Milton颱風,我們發現到因為颱風,看到各個國家地區在文化上、制度上、環境上面的不一樣。

 

美國的海倫颶風,從新聞看到一些很可怕的災情,海倫颱風的狀況真的很嚴重,有點像高雄加基隆複合在一起的災情,停電非常多天,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復電,然後也大規模的停水,大規模的社區撤離,很多的房子被摧毀。佛羅里達州的Milton颶風,造成的災情更是慘不忍睹。


在台灣,颱風來襲時,預測路徑有助於決定是否需要放颱風假,主要是為了保護出外工作者,確保他們的安全。儘管許多商店仍然營業,資方在颱風天的責任和工作者的保障之間常常存在矛盾。隨著COVID後的工作模式變化,未來或許可以考慮在颱風天也能在家工作,而不一定要放颱風假或無薪,或許是另一個solution

 

這次颱風與五六年前的十七級正風相比,當年颱風吹倒了許多太陽能板,經歷了颱風的考驗,促使業界改進支架的堅固度,以確保能夠承受十七級正風。而這次的山陀兒颱風到目前為止,並未聽說有太陽能板被吹倒,顯示出大家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到了應對措施。過去被吹翻的太陽能板多是連同老舊的鐵皮屋頂一起被捲起,業界因此意識到必須在安裝太陽能板前,與屋主商討是否需要補強屋頂,這樣才能減少災情的發生。


另外,離岸風電的運轉也非常正常,發電量幾乎都滿發,因為颱風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反而是很好發電的風,甚至達到台灣發電量的百分之十,在大家用電比較少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風機都滿發,所以整個發電量達到百分之十。

 

台灣電力的修復效率之快速英國網紅對此表現的感到驚訝。每次颱風來襲,台電的工程人員冒著風雨迅速修復斷電的電線和電線桿,通常能在20小時內完成。然而,在英國,修復可能需要超過兩個星期。對於我們來說,這是日常,但對國外而言卻是令人驚訝的新聞。雖然這樣的修復成果快速,其實是靠每位工作人員勞心勞力的付出。

 

二、來賓訪問 - 金偉群船務有限公司黃超群船長


黃船長在2023年底捕獲兩萬尾野生烏魚,創下塭仔漁港單趟魚貨量的最高紀錄。他透露,捕魚的成功依賴於對魚群迴游時機的掌握和耐心的巡視,船隊從季節開始就會前往東穎,隨著水溫變化追尋烏魚群,並在合適的潮水時刻進行捕撈。他強調說,抓烏魚沒有所謂的技術,就是要不斷的來回巡視,跟烏魚於比耐力,這是一種耐力賽。


此外,黃船長在今年初打造了一艘價值3200萬的遊憩式漁船,該船具備捕魚和遊憩的功能,並在啟用儀式上熱鬧非凡,船員們用湯鍋和麻糬慶祝,在地方上是極大的盛事。這一切展現了黃船長除了有補撈技術之外,也對未來有遠見。特別是在離岸風力進駐台灣發電後,對在地捕魚生態可能產生的影響。從國際經驗的角度,他意識到轉型為遊憩觀光的方向,希望未來能將捕魚業務與觀光結合,開拓新的發展方向。

 

黃船長之所以會有此想法,源自於10年前,離岸風電的長期觀察與參與。近十年前,他的漁業團隊就開始配合顧問公司,和學術機構進行生態調查和資料收集,最初他對這些工作感到疑惑,認為這只是浪費資源。然而,隨著時間推進,漁業界逐漸了解到,彰化外海將開發離岸風電,這對捕魚業將產生深遠影響。

 

在與地方漁會的合作中,黃船長看到了許多開發業主的進一步行動,並理解到政府推動綠能的決心。他也體驗到改變,於是與漁民共融共存,輔導漁民綠能轉型,並強調安全設備和教育的重要性。這些經歷讓他認識到,捕魚業務不僅可以轉型進一步開拓新市場,還能創造經濟效益。

 

在漁船轉型的過程中,黃船長強調對安全設備和操作技能的重視。由於漁船的大小限制,他們主要參與工廠外圍的工程,因此需要提升的設備主要包括基本的救生設備和船檢要求。此外,為了符合風電業主的要求,他們的漁船必須安裝AIS(自動識別系統),可以發送傳播信號,以提高船隻的安全性。業主還要求船員接受相關的急救和緊急醫療的培訓,這有助於提升漁民的安全知識和應對能力。這些措施不僅增強了漁民的安全意識,也提高了船上的安全設備標準,使漁業更能適應未來的環境變化。


工業污染中最令人擔憂的是電鍍業。這些工廠經常將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和河川中,特別是在暴雨過後,河水的顏色會有變化,顯示出污染的嚴重程度。儘管我們嘗試檢舉這些行為,但往往等到相關檢查小組抵達時,水流已經改變,根本無法檢測到污染源。近年來,村子的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與過去相比,現在的魚貨量已大幅減少

 

談到未來的使命 黃船長說,傳承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年輕人很少願意投入這個產業。所謂的轉型,主要是指漁業捕撈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捕撈方法,如刺網,對海洋生態造成了巨大傷害,因為這些方法經常會將小魚和成魚一起捕撈,影響生態平衡。因此,希望風電業者,能夠協助漁民漁業轉型,也建議漁會與風電業者合作,以改善目前的生態環境,這是黃船長目前想要積極去改變的。


關於業者怎麼協助漁民改變的具體做法,黃船長認為,在風電場內從事捕撈作業時,可以考慮使用大型籠具技術,這種籠具適用於風場中,像是捕撈石斑、石爐和酒雕等魚類。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魚被撈起來時通常都是活的,小魚可以立即放生,大魚則可以帶回市場銷售,能有效捕獲魚類而不會對生態造成過大的傷害,也不會對風機基座造成損害。

 

然而,要實現這樣的改變,仍然面臨許多挑戰。誰會願意為了改變而付出時間和資金?目前,許多風電業者對於讓漁民進入風場進行捕撈感到擔憂,害怕會影響設備的運作。因此,這個問題亟需得到解決,只有找到合適的合作模式,才能使漁業和風電發展雙贏。這需要有意願的人站出來,投入精力和資源,共同推動這項改變。

 

黃船長最後強調,目前在離岸風場中潛藏著一個重大的風險。彰化風場周圍有重要的港口和油料運輸,這些高危險物品使得環境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別是在颱風來襲時,如果運輸船隻在航道中出現故障,將可能造成無法預測的災難。船長質疑,政府為何不積極採取行動,例如增派大型救援拖船,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抵達風場外拖帶故障的船隻。他擔心一旦船隻碰撞風機基座,將會對整片海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對生態環境和漁業造成毀滅性的損害。因此,船長呼籲政府應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以保護海洋生態和漁民的生計。


 

三、一週綠能新聞

1.    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增長:

 

(1) 依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全球的再生能源正以最快速的方式的擴展。2023年全球新增了510GW的再生能源,比2022年增加了50%,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陽光電,太陽光電主要是中國、美國、歐洲跟巴西。全球有望在2030年再生能源增加到2.5倍,當然在這個中間還會面臨非常多的挑戰,包括新興市場的融資問題。報告顯示,雖然成長了兩倍半,但距離三倍目標還有段距離。IEA的執行董事說,現在路域風力跟太陽光電的發電比所有新建的化石燃料發電廠、大多數國家的化石燃料發電廠還要便宜。即使如此,還是有一些障礙需要克服,包括通膨、利率,導致成本變高,所以需要各國政府再加把勁,才有辦法實現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的目標。

 

(2)另外,氫能也備受關注,像日本跟澳洲,日本2024年的5月制定了氫能的社會推動法,預計在今年的夏天正式實行,要加速日本氫能產業鏈的發展。澳洲非常專注擴展綠氫的供應,因為它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太陽光電跟風能,所以從亞太的觀點來看,日本專注在製造、運輸跟應用,這三個大的領域;澳洲比較focus在氫能的製造。台灣的廠商,像洪德或是瑞河,他們也相繼跟日本和澳洲的業者展開合作,我們會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3)根據報導,巴西新的綠色經濟發展潛力非常大。巴西在生產生質燃料,採用低碳農業的潛力非常大,預計到2050年會獲得高達3兆美元的綠色融資,可以實現減少排放的專案。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 發布的2024年巴西氣候報告指出,巴西在世界上有獨一無二的戰略地位,使巴西成為全球氣候解決方案的一個中心。而且報告指出,巴西新綠色的發展會有兩個軸線,第一個是根據全球公約進行強制性的融資實現,零排放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預計到2050年僅僅這些行動就需要2兆美元,其中最大部分應用在運輸部門的減碳、調整汽車的生產方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第2個軸線是制定積極的氣候議程,使巴西在自然、可持續農業、再生能源和綠色工業產品4個主要支柱方面發揮其自然優勢,開發新的氣候解決方案,包括綠氫和生質燃料的生產,乙醇和生質柴油工廠的擴建以及永續航空燃料(SAF)和導航製造等新行業,均具有潛力。

 

(4)埃及是跟化石燃料連結比較深的國家,它周邊有很多化石燃料的大國,像沙烏地阿拉伯,它宣佈要投資300多億在埃及的首都蓋一座綠氫摩天大樓。依據中東的媒體,沙烏地阿拉伯知名的房地產商已經投資了10億美元,即將在埃及新的行政首都中央商業區內開發一座50層高的摩天大樓,預計在2025年動工,2030年要完工。這個塔式結構的摩天大樓最大特色,將會用生質能、風能、海洋能、水力發電、太陽能光電、地熱所生產出來的氫氣綠能來提供電力,它的供電比是25%的太陽能,其他75%的電力是透過多種再生能源所轉化的氫能,然後運用「液態有機氫載體」技術,把綠氫輸送給建物使用。埃及目前積極尋求成為這個區域的綠色能源中心,未來可能在阿拉伯地區變成綠能的領頭羊。可是我們也質疑在2030年以前,周邊運氫的基礎建設是否到位,畢竟75%的電力來自多種再生能源製氫能,還要透過管路輸配送到摩天大樓,這是最大的挑戰,未來值得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

2.    日本商會關切台灣風電國產化:

 

日本商會很關切台灣風電國產化的議題。通常各個國家的商會每年都會發布政策建議。從他們的觀點對台灣政策提出建議,美商會在6月,日本商會在10月、歐洲商會在11月,國發會負責回應各個商會的建議。日本商會在10月4號發表今年的建議,白皮書裡面提到,2023年台灣對日本的投資是年增55%,日本對台灣的企業投資卻少了百分之0.9%,兩者之間有比較大的落差,這可能跟在日本投資半導體有很大的關係。日商會有特別指出,台灣制定的國產化要求,讓有些專案在執行上遇到很大的困難,這會造成進度上的延遲。日商對投資台灣的離岸風電很有興趣,但是在這嚴苛的要求下,可能會阻礙他們的投資意願。根據推估,日商會準備白皮書的時間點,跟歐盟提出的時間其實有一點點相近。日商希望台灣政府政策制定要比較透明,而且符合實務運作的法規,然後採取更彈性的因應作法。我們的觀察是,其實日商平常都是比較低調,不太跟政府去倡議,如果連低調的日商都覺得有困難度,而且還寫在政策建議書裡,的確值得台灣政府留意與正視。

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