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
本集來賓:
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系統事業副總 王衣婷(Leanne)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事務與永續發展 經理 陳怡真Kris
ICDI執行長 趙恭岳

ApplePodcast : https://pse.is/3b5vgj
Sound On : https://pse.is/3jkcex
Spotify : https://pse.is/3bvnkh
KKBOX:https://kkbox.fm/0t013F
一、TRENA散步陪你聊 - 訪問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系統事業副總經理 王衣婷(Leanne)、公共事務與永續發展經理 陳怡真(Kris) - 聯合再生表後儲能案場開工,預計今年第3季有望完工
全方位能源解決方案領導品牌「聯合再生能源」宣布,「表後儲能」示範案場正式開工,將建置4.2MW(420萬瓦)儲能設備,供台南廠區於彈性時段自主調配使用,預計2025年第3季完工。此舉不僅降低廠區用電成本,也親身示範「表後儲能」帶來的用電自由與穩定備援優勢。
1. 請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綠能鬼故事(謠言)!
過去曾有人質疑,太陽能板在製造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遠超過其在未來20年內所能回收的能源。然而,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研究,太陽能板的能源回收時間(Energy Payback Time, EPBT)約為1.5年,也就是說,在短短一年半內,所產生的清潔電力即可抵消製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隨著科技進步,這一時間正在持續縮短,未來甚至可能降至半年左右。因此,這類質疑是我認為不可思議的「鬼故事」。
2. 是否可介紹一下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在大家的印象裡,「聯合再生能源」是一家模組製造大廠,這麼多年來一直專注在太陽能板的精進、發電、轉換率跟效能的推進,不斷推成出新的產品;但是在近兩年來公司在綠能上做了轉型,提供Total Energy Solution (全方位能源解決方案)服務的公司。所以「聯合再生能源」從太陽能製造公司轉型成提供能源策略服務的公司,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3. 請問「表後儲能」在整個供電系統上代表的概念?為何聯合再生能源會開始做這件事?
過去,儲能一直停留於台電電表之前,如dReg、E-dReg等。然而,「表後儲能」的概念,簡而言之,是將儲能系統安裝在台電電表之後,會提高用戶電源管理上的能源自主性。隨著時間電價差擴大,電價上漲趨勢明顯,表後儲能可有效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協助降低電費、減少電量需求,並透過定期滾動(rolling)觀察與分析費用變化,進一步優化用電成本,這是其重要優勢之一。
另一個優勢是多元的應用。結合太陽能光電形成光儲系統,並設置在電表之後,可促進綠電自發自用;此外,它也可作為「備用電源」(backup power),在大規模停電時提供支援。對於醫院或其他24小時電力使用單位尤為重要,無需依賴柴油發電機,避免空氣污染問題。以儲能系統取代柴油發電機,還能抑制電壓瞬間上下波動、穩定電壓與頻率,對於重視電力品質的生產設備與相關產業而言,具有關鍵價值。
4. 推出這項產品是因為時間電價差異已經有誘因了嗎?
以台南廠為例,其電價差異已高達三倍。經過精算,先將「需量反應」的影響排除在外,投資整個儲能系統,僅以節省的電費來計算,與投資一座太陽能電廠回收的年限相當。從生產線的角度來看,儲能系統除了能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外,還能提升整體電能使用品質。因此,其價值不僅僅在於降低電費這麼簡單。
5. 對於家用光儲未來市場的期待或規劃?企業主是否有明確意識到有表前或表後儲能的工具可以使用?
許多企業尚未真正意識到時間電價差對其營運的影響。因為聯合再生能源是提供Total Solution,因此能夠為客戶進行全盤規劃,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方案,並協助他們了解時間電價如何影響中小企業、家用用戶與商辦空間,以及其在節能減碳方面的優勢。
關於家用儲能部分,政府近期積極推動住宅屋頂光電計畫,並已修正建築法規,要求新的大樓在300坪以上必須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能系統。「聯合再生能源」一直致力於將太陽能和綠能推廣到更多地區,即使是小型案廠,也會根據需求盡力配合,形成合適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太陽能、再生能源能跟每個民眾生活更貼近。
6. 為了達成目前國家能源轉型2.0訂定的政府目標,在光儲部分政府在哪些政策可以提供協助?
目前,能源轉型2.0正加速風電和光電的發展,並著重於地熱及其他能源的研發,同時也鼓勵科技儲能、智慧電網以及綠色採購等政策方向。對「聯合再生能源」而言,我們非常希望能透過光儲技術,將太陽能等自然資源進行儲存,並在需要時加以運用,達到大量儲存、大量利用的效能。未來,智慧電網能朝向更自由化發展,成為政府中長期計劃的目標,進一步促使台灣電力市場生態更加健康。
此外,市場業者希望政府能避免政策的變動。然而,近期環境部和行政院推出的政策非常值得肯定,且在不斷的嘗試與調整中,讓台灣正逐步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
二、來賓訪問- ICDI執行長趙恭岳 - 川普時代及歐盟新政局後對於氣候變遷的最新局勢觀察
1. 請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綠能鬼故事(謠言)?
今年5月後,台灣將正式邁入非核時代。事實上,自去年核能機組停機歲修以來,台灣已提前進入「非核家園」。長期以來,台灣社會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討論核能議題,然而,它的溝通成本與社會成本都非常高。回過頭來看,大眾對能源議題的不理解,對我而言,才是真正的「鬼故事」。
2. 川普總統在選舉時不斷放話要放寬環評、刪除IRA(降低通膨法案)、退出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暖化警報響,你如何看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未來發展?
川普上任當天簽署的第一項行政命令就是退出《巴黎協議》,但該決定直至翌年才正式生效。事實上,他的前任也曾做出類似舉措。然而,即便如此,川普任內每年對再生能源的投資與發電量仍持續增長,每年都超過2,500億美元。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再生能源發電量不斷攀升,在卸任時已超越燃煤發電。
川普始終關注市場需求,市場趨勢決定他的政策方向。同時,他的夥伴馬斯克也持續推出新款電動車,順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氣候議題的本質仍是科學,隨著全球災損不斷上升,人類面臨的風險與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無論川普是否將其納入政策考量,他終究必須做出相應應對。
3. 歐盟繼川普之後,也面臨右派勢力在歐洲大選中崛起,這似乎對於氣候變遷的解決之路更加嚴峻,你如何看?
左右勢力的消長是長期的歷史趨勢,並非某一派長期執政就能完全主導政策。此外,德國的右派政府也並未與極右派勢力合作,顯示出政策方向仍有一定的前進方向,不太可能出現政策大逆轉。
去年全球氣溫已正式突破1.5°C,氣候風險持續攀升。如果氣候風險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勢下,企業仍需遵循RE100國際減碳目標,不能有所違背,因為全球趨勢與政策框架不會因此改變。
4. 台灣的氣候變遷未來發展,你如何看?
台灣不僅在今年5月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一個非核家園,且在預算案通過後,將成為亞洲首個將化石燃料補貼汰除的國家。隨著再生能源比率的增加,台灣的碳排放係數這幾年已降至0.492。若將碳排放係數換算為碳定價,每一噸的碳定價為300元台幣,這也意味著台灣的電價從每度3元上漲至9元,其實是符合電價合理化的結構。
三、一週綠能新聞
1. 紐約州布法羅的垃圾掩埋場將轉型為太陽能發電中心,展示廢棄地再利用的新趨勢。
2. 美國能源儲存量預計在2025年增加18.2 GW,成為平衡電網和支持再生能源的關鍵。
3. 今天要分享一個讓人跌破眼鏡又問號滿天星的新聞,本來以為川普上台後,美國的氣候變遷政策會增加更多的化石燃料,BUT因應氣候目標 美2025年將倍增除役燃煤發電量。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表示,今年計劃減少約8.1 GW(百萬瓩)的燃煤發電,汰除的燃煤發電量約是去年的兩倍。路透社報導,美國能源情報署分析指出,美國汰除的燃煤發電,從過去10年的平均年減9.8 GW,降至去年4GW。
燃煤曾是美國主要電力來源,如今燃煤發電占比已降至全美電力結構的16%,取而代之的是較低廉的天然氣以及再生能源。EIA宣布,2025年美國將關閉最大的幾座燃煤電廠,其中包括猶他州1.8 GW的山際電廠(Intermountain Power Project),以及各占1.3 GW的密西根州J H 康貝爾電廠(J H Campbell)和馬里蘭州布蘭登海岸(Brandon Shores)電廠。
預計今年將除役的發電量共超過12.3 GW,比2024年增加65%。這些屆退的發電量中,燃煤占66%,天然氣則占21%。美國能源情報署表示,化石燃料電廠除役後,預計將新增63 GW公用事業規模的發電容量,其中太陽能占比最高,其次依序是電池儲能、風力、及天然氣。
歐盟委員會於2025年發布的「淨零工業協議」旨在結合產業競爭力與脫碳目標,提出一套全方位的成長策略。其最終目標是確保歐洲工業在全球舞台上的成長、韌性與領導地位,同時實現其氣候目標。
協議重點:
· 核心目標是同時加速脫碳、再工業化和創新,並增強歐洲的韌性。這是一個將氣候行動和競爭力結合在一起的總體成長策略。
· 認為脫碳政策是經濟成長的強大驅動力,前提是這些政策與產業、競爭、經濟和貿易政策良好整合。
· 旨在為歐洲工業,特別是能源密集型產業和清潔科技產業,提供一個更強大的氣候中性投資商業案例。
歐盟執委會公布旨在兼顧製造業競爭力和減碳目標的「潔淨產業新政」,預計投入1000億歐元(約新台幣3兆4000億元)支持歐盟境內製造的再生能源及氫能等產業,並以分散供應鏈為目標強化經貿外交。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