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P.35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歐蜜偉浪牧師 | 訪電池儲能專家謝芳吉博士 | 擁核人;給問嗎?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


本集來賓: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幹事  歐蜜偉浪

儲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長
 謝芳吉



所有頻道位置:


一、TRENA散步陪你聊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歐蜜偉浪幹事 - 談綠能部落的願景及發展困境


1.   請分享一個您印象最深刻的綠能鬼故事(謠言)?


這是一個關於達悟族的懸案,蘭嶼核廢料的爭議與反抗。1980年代,政府將核廢料送往蘭嶼,當時當地居民誤以為政府要建設罐頭工廠,主動協助搬運建材。不久後,蘭嶼貯存場開始動工,並在完工後陸續接收全國的低階核廢料。隨著蘭嶼居民對核廢料問題的不滿日益加深,政府為了安撫民意,邀請鄉長、縣議員、鄉代表與村長「赴日旅遊」。然而,此舉引發蘭嶼青年在機場抗議,此次行動也揭開蘭嶼反核廢運動的序幕,隨後掀起一連串反核行動。

 

此外,「以核養綠」公投的領銜人黃士修曾在演講中指出,蘭嶼居民免費享有電力、醫療與教育資源作為回饋。然而,這種說法不但失真,且帶有對原住民族的污辱,更是在編造一個荒誕不經的鬼故事。


2.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於推動綠能部落的看法?


作為信仰團體,我們深刻意識到全球能源的快速耗竭,人類所造成的嚴重污染,已導致氣候異常變遷。在復興鄉拉拉山的農民也明顯感受到氣候改變對農作物收成的影響。然而,唯有來自上帝的能源才是真正純淨無污染的。總會所的屋頂已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有效降溫,還能發電。最接近上帝的地方,透過接受上帝的能量來發電,實踐信仰與能源並行的精神與理念。

 

3.   從比亞外綠能部落及其他東海岸部落,是否看到了某些綠能的機會?


比亞外部落屬於傳統的泰雅族,分布於中央山脈廊道兩側,早期以逐獵物而居,形成10至20戶的小型部落,是長期以來被遺忘的部落,缺乏觀光資源,如瀑布、楓樹或溫泉。為了改善部落的生活環境,所以嘗試利用太陽能光電來提供電力。然而,由於部落四周群山環繞,日出較晚、日落較早,過去人們認為太陽能發電在此地幾乎不可能實現。教會部落內設有部落廚房、會議室與教堂,每兩個月的電費超過一萬元。高理事長便以「省電費」作為最直接的證明,裝設太陽能光電後,一個月內電費便大幅降至兩千元。由於教會全年無休地為社區服務,與居民關係緊密,這項成果迅速獲得部落的認同與支持。

 

在企業的回饋與資助下,部落已經裝置19kW的太陽能光電系統與儲能設備。然而,由於建物無法合法登記,因此無法售電。面對這一挑戰,比亞外部落開始進一步探討風力與水力能源的可能性,未來希望能成為一個綠能教育小據點,讓被群山環繞的部落能夠能源自主。畢竟,連這樣的小型部落都能自給自足,其他地區又有什麼理由做不到呢?


林班地的竹林長期未進行疏伐,導致竹林老化,根系逐漸變淺。事實上,定期的疏伐不僅不會影響水土保持,反而有助於竹林的生長。因此,部落可以與林務局合作,定期進行竹林疏伐,不僅能達到固碳效果,還能將竹材加以產品化,創造經濟價值。此外,應讓建物與土地合法化,使部落能夠跨地區、跨流域合作,避免林保地遭外人收購,確保部落的土地與資源得以長遠守護。

 

4.   從3月7日在立法院舉辦的能源轉型2.0座談會-公民電廠的願景中,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的觀察和建議?


過去,政府與各界團體較少共同討論相關議題。然而,如今政府已逐漸意識到,這類議題不應由政府單方面主導,而應扮演扶持與法規調適的角色,讓各方能夠融入議題共同討論,我對此感受很深。

 

以往在溫泉開發案中,往往經過多輪討論後,最終才與部落接觸討論。然而,此時部落場域往往已被劃定為不重要的使用區域,未能符合《原住民基本法》第21條的規範,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前項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部落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部落共同分享利益。因此,政府設置的目的不應本末倒置,應避免私下操作,真正落實原住民族的權益與參與機制。


5.   許多地熱電廠都蓋在原住民傳統領域中,在發展觀光產業部落文化保存及能源轉型的大方向上,您如何看未來的發展?


原住民族保留地(原保地)是由地方政府管理,開發過程必須透明公開、更多的溝通,在地部落不能被排除在外,確保取得部落的同意,能夠結合在地特色,創造附加價值。此外,原保地的發展應深植於文化底蘊,不應只是「動物性的泡湯體驗」,而應提升至靈性精神文化層次的產業。我們期盼開發不只是短期炒作,而是能夠長遠經營。我們不排斥商業參與,但更希望產、官、學攜手合作,以更大的愛與理想推動原保地的發展。

 

二、來賓訪問 - 電池儲能專家儲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長 - 謝芳吉博士 (https://www.true-win.com/ch/application#wind-solar)


1     請分享一個您印象最深刻的綠能鬼故事(謠言)?


我從事太陽能與儲能產業多年,近期鋰電池在公安消防事故中頻繁發生,公眾總是談論著鋰電池爆炸、起火等事故,這些說法,讓許多人產生恐懼,對鋰電池的安全性產生質疑,甚至將它妖魔化,彷彿成了盤旋的「鬼故事」

 

儘管鋰電池無法做到百分之百安全,但隨著科技進步,相關風險已能有效降低。以手機電池為例,早期曾發生過電池故障事故,而如今此類事件已極為罕見。同樣的,隨著安全技術的提升與法規的要求,其應用也日趨安全。例如,現行安全規範規定,在電動車發生事故時,必須確保乘客能有足夠的時間逃生,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其安全性。這些技術的進步和規範的落實,使得風險管理和整體安全性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2     介紹一下儲盈科技電池儲能的解決方案有哪些?

 

自2008年就投入太陽能產業。早期,由於太陽能發電不穩定,2-3%的電力被台電稱為「垃圾電」,如今太陽能發電已達20-30%,顯示出「新能源」發展的潛力;然而,在這發展過程中的癥結點在於缺乏足夠的儲能系統來調節電力供應。隨著科技進步,逐漸意識到光電與儲能(光儲)是絕佳搭配。過去,由於儲能成本相對較高,但近年來,電池成本持續下降,使儲能開始展現經濟效益。

 

過去一年,儲能產業面臨較大挑戰。然而,隨著尖峰與離峰電價差的出現,市場逐漸形成利基。企業客戶不再因超過契約容量而遭受罰款,因為透過「表後」儲能系統,可以有效調節尖離峰的電價。此外,工廠的高電力需求通常需要與台電簽訂契約容量,約定最大用電量,若超出則需支付罰款。現在,透過儲能技術,企業可以更靈活地調節用電。展望未來,隨著東南亞等地區未來的電價上漲,儲能產業有望進一步受益。

 

電池的壽命與使用習慣密切相關,如果僅以時間來衡量,其壽命通常較短。然而,當電池應用於大型儲能系統時,安全性成為首要考量。因此,選擇穩定性較高的電池與技術至關重要,這樣能夠確保電池的安全性和長期運行性能。早期的磷酸鋰鐵電池循環壽命大約為2,000至3,000次,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現今部分先進電池已能達到6,000至8,000次的充放電循環,這不僅延長了電池的使用壽命,還大幅提高了其經濟效益。

 

3.    在業界或國際上針對電池的安全使用規範?

 

鋰鐵電池很早就已制定國際標準的安全規範,這是確保產品安全性的重要措施。然而,相較之下,台灣在這方面的推動步伐較為緩慢。儘管經濟部已經成立了認證小組,但仍需要加快進度。以「充電飽」為例,當初市場上並未有相關安全規範,導致未經驗證的產品充斥市場。後來,政府強制要求所有產品在上市前必須通過認證,藉由法規的落實,有效降低了潛在的危險與風險。事實上,問題的根源並非在於產品本身,而是在於管理政策能否確保安全標準的落實。

 

三、一週綠能新聞


1.     本週翻白眼/開天眼系列又要開張了嗎?


童子賢說,台灣目前追求附加價值高且大力發展的產業,都需用到電力。他認為,核能因此對台灣非常重要,其發電相對穩定,經濟實惠,有助能源韌性,從半導體到傳統鋼鐵業,電能否精密可控且穩定,攸關產線良率和製造品質。此外,童子賢指出,核能占地相對小,風力和太陽能需要廣大的國土,而台灣土地寸土寸金,需要通盤考量國土規劃,珍貴的國土不應該浪費在效率低、且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而一旦使用,農耕用地恐不復見。

 

預期在21世紀,人工智慧、電動車、晶片等,會是象徵財富的三大產業,這三大產業都需要電力。他引述數據指出,全球石油每年消耗規模3兆美元,但全球電力每年消耗規模達6兆美元,電力會是21世紀國家力量的核心電的效率就是產業的效率電的成本就是國家的成本用電效率才是21世紀國家是否進步的要點。


2.   核電與綠電超級比一比,十問子賢 (擁核仔),其實也是綠電自問十題?


1. 生命週期的成本? 從籌備、開發、建廠、維運到除役,攤提之後,一度電的成本?

2. 建廠財源從何而來? - 真的會有銀行融資給核電廠? 還是又要台電、保險公司來承擔?

3. 人才在哪裡? - 就算贊同核電的年輕人,涉及到未來職涯發展,可能也會三思而後行。

4. 社會接受度? –不要在我家後院做這些事 (not in my backyard)!

5. 環境影響評估?

6. 電力安全/風險評估? - 發電燃料、技術的來源/自主程度。

7.  除役後問題? - 核廢料如何處理?

8.  能源自主 - 從燃料到設備依然是來自國外?

9.  國家安全 - 面臨敵國威脅,核能電廠成為最好的被攻擊目標 (看看烏克蘭)。

10. 國際趨勢 - 其他國家的能源占比,為什麼綠電越來越多? 核電的比率呢?

 
 
 

Comments


T:02-23700930

F:02-23702548

  • facebook
  • facebook

©2018 by TRE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