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P.42 訪問 台東長光長老教會張培理牧師談綠能社區之路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劉秋伶


本集來賓:

長光長老教會  牧師  張培理


綠電時事週報 EP42
綠電時事週報 EP42

所有頻道位置:


TRENA散步陪你聊 - 台東長濱金剛大道旁長光長老教會張培理牧師談長光的綠能社區之路


1.     請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綠能鬼故事(謠言)?


當時在推動太陽光電設置時,也面臨與許多地區相似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社區居民對於太陽光電系統未來除役後的處理問題感到擔憂。他們認為光電板若未妥善回收,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甚至比傳統發電更為嚴重,因此呼籲社區居民不要支持、不要安裝光電系統。

 

當時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在設置3kW太陽光電系統之前,特地多次前往東部舉辦說明會並進行現場勘查。透過座談會與居民面對面交流、充分溝通,讓社區居民有機會表達疑慮,有效釐清誤解、化解不安。良好的溝通、理解與傾聽,是推動再生能源非常重要的環節。

 

在台灣推廣能源的過程中,有時難免牽涉到政治議題,尤其是地方派系的影響,導致部分反對聲浪變成「為反對而反對」,甚至透過不實新聞或錯誤訊息混淆視聽。此外,許多原住民部落的長輩因不熟悉華語,無法充分理解相關內容,因此我們必須以族語進行說明與溝通,確保他們能真正理解能源的內涵與對部落的實際影響。

 

2.     請牧師介紹一下長光社區部落?


長光部落位於台東縣長濱鄉,是台東最北端的鄉鎮,與花蓮縣接壤,鄰近北迴鐵路,周邊有知名的觀光景點。這個部落的地理位置較為特殊,恰好位於台東市與花蓮市之間,往南至台東市、往北至花蓮市,單程距離均約八十多公里,是一個相對偏遠的地區。全村人口約500人,其中老年人口超過140人,是高齡化程度相當高的部落。居民以阿美族為主,僅有少數人口為非原住民族群。

 

3.     牧師當初為何會開始關注綠能議題?是什麼契機讓您想推動綠能部落?


當初是由長老教會總會歐蜜牧師總幹事牽線,引介長光部落與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合作,討論是否可以設置一套3kW的太陽光電系統,作為示範與嘗試。部落之所以願意接受綠能,主要是因為長期面對交通網絡不便與自然災害的挑戰。特別是位於東海岸的偏遠地區,每逢颱風來襲,經常發生斷電、通訊與對外道路中斷,連續好幾天無電可用,造成部落居民生活上的不方便。光電系統的導入,可以在這類災害發生時,提供基本的電力支持,協助部落居民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

 

4.     部落在推動綠能之前,是否面臨能源上的問題或挑戰?


部落在推動綠能之前,會率先與居民充分溝通,由於多數家庭沒有穩定收入,引進再生能源有助於減輕電費負擔。特別是社區的高齡照護服務用電需求高,每月電費常達萬元以上,因此光電系統的導入也較容易獲得居民支持。根據預估,引進綠能每年可產生約7,008度電,不僅可幫助教會每年節省近4萬元的電費,還能減少約4公噸碳排放,相當於種植200棵樹的環境效益。


主要的困難在於,長照服務由原本每週三天增加至五天,服務天數的提升自然導致用電量增加,因此難以明確區分光電系統安裝前後的節電成效。此外,部落地區本身的用電量較高,原因包括臨海、環境潮濕,以及許多電器設備老舊,特別是冷氣機的耗電情況較為嚴重。

 

TRENA觀點:

關於光電系統安裝前後的節電成效常常難以明確分辨,可以考慮透過用電數據的變化分析,來觀察其中間的差異與實際的影響。另外,部落耗電量偏高受多項因素影響,除了積極推動綠電發展,有效的節能措施同樣不可忽視。唯有雙管齊下,才能真正發揮能源使用的最大效益。

 

5.    教會及牧師,在部落及其他東海岸部落中扮演的角色?


台灣雖然不是以基督教為主體的國家,但在原住民部落中,基督教會往往是社區生活的中心。多數部落的基督徒比例高達八至九成,教會在部落不僅是信仰的中心,更是公共議題溝通與資源流通的重要場域。由於許多部落長輩不熟悉華語,年輕一代常常需要協助翻譯與資訊轉介,成為連結的橋樑。牧師及教會的神職人員更是部落的重要領袖,對於政策或計畫的推動,我們也需要積極提供協助與表達意見。

 

6.     自從使用綠能後,部落生活有哪些實質上的改變?有沒有令您印象深刻的綠能小故事?


在推動環境保護與綠能議題上,我們設置了示範性的太陽光電案場,讓社區居民實際看到光電系統的運作方式與效益,提升了大家對安裝太陽能板的接受度。這樣的成果再次顯示,政策實施前的說明會與座談會至關重要,它們有效地解答並緩解了居民原本的疑慮。

 

基於基督教信仰,我們同樣重視生態保護的議題。在推廣生態保護時,除了強調垃圾分類,也因為部落鄰近太平洋,我們長期進行淨灘與「垃圾不落地」等行動。而3kW的太陽光電系統更進一步讓孩子們認識到,除了淨灘,還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可以保護地球,透過不同的教材了解綠能。同時藉此,也讓小朋友們認識未來的永續發展趨勢與新興職涯方向,例如「永續師」、「綠能規劃師」、碳經濟與碳權等新興綠能工作。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儘管東海岸地區颱風頻繁,且地處臨海環境,但在光電系統的設置上,已充分考量防颱與防震等結構安全因素,整體結構穩固、耐用,成為東海岸地區光電設施的良好示範。隨著案場穩定運作、效果逐漸展現,後續幾年陸續有店家與教友前來詢問是否有機會申請或自行安裝太陽能系統,這樣的回饋需求正是對示範案場最大的肯定與鼓勵。

 

TRENA觀點:

長光長老教會─雖然系統規模不大,但充分發揮了示範的價值,讓民眾實際看到綠能在在地生活中的效用。長光與忠仁兩間教會長期在部落中扮演凝聚族人的重要角色,也是居民的活動與學習中心。此次示範案不僅促進社區對綠能的理解與支持,也破除過去對於太陽能系統的謠言與鬼故事,成為推動永續生活的良好起點。

 

7.    牧師希望未來結合綠能的技術或計畫?部落觀光或經濟發展?


首先,這個案場具有觀光與示範的雙重意義,讓外界了解無論地形如何,只要妥善規劃,都能安裝太陽能系統,並有效減少個人在日常能源使用上的消耗。雖然部落本身受限於土地面積,無法發展大規模的光電農業,但以整體而言,若整條東海岸的光電設施逐步增加,將帶動對專業維運與技術人力的需求,進一步創造在地就業機會,甚至有機會發展在地參與的公民電廠。

 

對於居民而言,太陽光電設置最直接、最有感的優點就是省電。隨著氣候變遷,夏季越來越炎熱,而太陽能板還具備一定的遮陽與散熱效果,進一步提升居住的舒適度與生活品質。

 

TRENA觀點:

長光教堂的屋頂裝設了太陽能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部落的年輕人經常在太陽能板下聚集,手裡拿著手搖飲,遮風避雨、乘涼聊天、甚至仰望星空,享受一個屬於在地的共享空間。這一幕提醒我們,綠能不應只從「省電」的角度來思考,應從觀光的角度來看,綠能是一個亮點。對企業而言,參訪綠能部落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也能獲得「綠能點數」,是永續旅遊或低碳旅遊的亮點。未來,若能持續投入與耕耘,長光教堂甚至有機會成為100%綠能教堂的示範場域。

 

8.     在推動綠能部落的過程中,是否有哪些需要中央或地方政府協助的地方?


以長光教會為例,建物多為違章建築,因此首要考量的是建築結構的安全性。此外,由於相關法規限制,若屬違章建築,即便完成太陽光電的設置,通常也僅能自發自用,無法進行售電或參與轉售機制。

 

TRENA觀點:

關於違建的部分,以目前推動「班班有冷氣」政策為例,許多學校建築雖屬違章,但因實際使用需求,政府已採取較為彈性的認定與處理方式。若能比照學校的模式,以通案而非個案的方式處理,將有助於提升部落的能源自主性。然而,此一作法的關鍵推動者仍在於原民會,是否願意積極扮演協調與政策鬆綁的角色,將直接影響原保區的綠能發展。

 

目前政府積極推動微電網建置,目的在於提升社區自主發電的能力,強化地方防災的韌性。對於位處偏遠地區的原住民部落而言,強化防災應變與災後復原能力、韌性與自主能力,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向。

 

9.    希望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哪些資源或支持,幫助更多部落發展綠能?

部落在綠能或太陽光電,普遍面臨資訊不足的困境,希望能引進更多相關的資源與資訊。政府機關應與民間單位合作,提供哪些單位可以協助部落推動綠能或光電的設置。政府若能主動提供透明、易懂的資訊,將有助於消除疑慮、促進理解,讓綠能發展成為部落自然的方向選擇。

 

10.    談談現在開發商想在長濱設置陸域風機爭議的議題?


目前對於風力發電計畫的反彈,是來自於企業在啟動開發計畫前,根本未曾與部落居民見面協商,卻已直接將申請資料送交環境部公告,登在網站上,即便這是程序的一部分,且後續會舉行說明會,但對當地民眾而言,等於在事後才被告知。更何況,對阿美族而言,海洋即是生態命脈,風機設置若對生態造成影響,是對其文化與生活方式的直接衝擊。此外,居民也質疑當地的風況足以支撐風力發電的可行性。

 

倘若部落內部要進行全面討論,勢必需投入更多時間與資源,無法倉促推進。另外,現在的問題不是只有教會,當初成立自救會的也有許多非教會成員,因此若要真正溝通,也必須與這些核心居民接觸。

 

TRENA觀點

當初僅是在教會屋頂設置一座小型的3kW太陽能系統,部落內部也需要經過多次溝通與討論,才逐步凝聚共識。若連這樣的小規模案子都需要如此審慎處理,那麼規模更大、影響更深遠的陸域風機開發計畫,更要在計畫啟動的前期,傾聽在地居民的聲音,才不至於切斷了許多潛在的對話與合作的可能性。

 

然而,與其單方面的說明,不如實地參訪陸域風機周邊地區,聽聽那裡的居民怎麼說、怎麼看,這樣的互動與比較才能真正讓人理解利弊與感受。整體而言,問題不只是能源設施的建置與否,而是整個程序是否符合正義原則──唯有在充分溝通、納入地方意見的前提下,綠能轉型才能真正獲得在地的認同與支持。

 

 
 
 

Comments


T:02-23700930

F:02-23702548

  • facebook
  • facebook

©2018 by TRE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