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P.42 經濟部公告修改電業登記規則有意義?|大阪世博2025開跑,哪些國家館的永續亮點最吸睛?|英國GB Energy從依賴到自主,能源戰略轉型的契機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劉秋伶

所有頻道位置:

一、          一週綠能新聞


經濟部於今日(3/31)公告「電業登記規則」、「自用發電設備登記規則」、「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景觀及生態環境審定原則」及其相關書表格式。

 

經濟部能源署今(31日)公告光電申請設立4子法,強化光電申設審查的透明化、格式化及簡化,也規範光電案場與鄰近民宅應保持適宜距離,以維護居民生活品質,確保地方和諧與光電發展共存。

 

能源署進一步說明,為保障在地民眾知情權,已邀集相關部會、地方政府與公(協)會研商修正「電業登記規則」,規範設置者申請籌設許可前,應在光電板鋪設最多、升壓站及儲能設備所在村(里)召開說明會,並應檢附「太陽光電發電業辦理籌設或擴建計畫地方說明會會議紀錄、簽到表」,以深化在地參與及明確事項。

 

TRENA觀點:

以「召開地方說明會」作為保障在地民眾知情權的程序,似乎顯得過於簡化。若以深化在地參與及明確事項,民眾的「知情權」不應僅止於被動地「接受說明」,而應包括被充分聆聽、意見被納入考量,並獲得實質問題的回應與解決。此外,相關程序應因地制宜,考量地方特性與居民需求,方能建立真正有意義的溝通與信任機制。

 

因此,政府在初期應扮演協調與引導的角色,而非僅將溝通責任交由開發單位承擔。若忽視前期社會溝通的重要性,不僅易引發地方反彈,也可能損及政策的正當性與持續性。真正的重點,不在於形式上完成了說明程序,而在於是否能確保持續對話、累積共識與問題解決的機制,這才是推動公共政策與永續發展的關鍵。

 

2025年大阪世博會(Expo 2025)4月13日正式開幕,首日預估湧入逾14萬人,這場每5年一次的全球盛事將匯集超過150國的特色展館。今年的主題核心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從吸碳水泥、再生廢金屬,到環保布料制服等設計,許多展館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市集,後來演變成展示當代革命性產品的大型博覽會。近50年來,世博會的主題多聚焦在人與自然及社會的關係,其中日本已經舉辦過2次世博會,首次舉辦地點也是在大阪,時間是1970年,當時還沒有其他亞洲國家成功爭取主辦權,直到日本創下先例。

 

2025大阪世博會於4月13日開幕,展覽至10月13日結束,展期長達184天。

這次世博會主題是「創造閃爍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延伸出5大方向(People、Planet、Prosperity、Peace、Partnership,5Ps),提出綠色遠景、行動方案及永續採購3個主要計畫,另外,大阪世博在2024年就取得「ISO 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ESMS)的認證,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

 

台灣館 ─ 制服採玉米纖維、牡蠣殼再生紗,展現永續創意

儘管台灣並非國際展覽局的會員國,今年仍以外貿協會為代表,透過在日本成立「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設立展館,並且命名為「TECH WORLD」,除了透過多媒體展演科技呈現台灣的生命、自然及未來,導覽人員身上的制服使用玉米纖維及牡蠣殼再生紗,展現台灣在永續及海洋資源再利用的努力。

 

馬來西亞館 ─ 場地採用自然通風、太陽能,減少用電碳排

而同樣由隈研吾團隊打造的馬來西亞場館,外觀使用大量竹子,透過自然通風達到節能效果,同時結合太陽能板,減少用電產生的碳排,而展區內以再生能源、生物技術及智慧城市為主題,並針對永續能源、能源轉型、綠色旅遊等議題舉辦座談會。

 

印尼館 ─ 以廢棄稻殼建造場館、辦商業論壇找綠色投資

主題多與再生能源、永續轉型有關,凸顯印尼政府對於私部門投資及國際融資的渴望,盼能藉此帶動當地綠色基礎建設及經濟發展。

 

澳洲館 ─扣合「追逐太陽」(Chasing the Sun)的主題

場館裡部分照明及裝飾則展現當地原住民文化,其中一家合作夥伴Koskela,因為兼顧社會及環境價值,打破獲利至上的經營模式,成為澳洲首家獲得B型企業(B Corp)認證的公司,同時也致力於在2035年實現零排放。

 

作為對一個充滿韌性的未來所傳遞的希望訊息,荷蘭館設計了一顆人造太陽。它象徵旭日初升——一個以合作為基礎,擁有潔淨、無限且普及能源的未來;一個嶄新的曙光時代。展館的主題圍繞著水及再生能源,透過互動展覽,參觀者將了解水可以產生零排放能源,讓他們看到更永續的未來。


以收集展場內的廚餘進行發酵,產生的生物氣體直接供應館內能源需求。

能源系統的永續轉型是大阪世博的另一大亮點,展場展示回收二氧化碳所延伸的技術,包含運用在建置道路、從低溫或是空氣中回收。此外,展場內可見太陽能板、氫能設施等綠能設施,這些再生能源設施不僅供應展場日常運作所需電力,更期盼打造趨近碳中和的大型示範。

 

由可口可樂與富士電機共同開發的「未來自動販賣機」不受限於天氣、地點的限制,以不插電的形式獨立運作。使用的原理是將氫氣瓶裝入發電機中,通過化學反應來發電,在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也有助於減少碳排放,實踐環境永續。

在2023年英國首相宣布成立GB Energy,定位為「未來英國能源戰略的核心」。這家公司預計扮演綠能投資者與產業促進者的角色,不僅要加速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部署,也希望能在降低能源帳單與提高能源安全之間取得平衡。

GB Energy在2025年3月宣布首項投資案:斥資2億英鎊在全國各地學校與醫院安裝太陽能板,象徵其對公共基礎建設綠化的承諾。


英國對GB Energy的政策定位,已從能源經濟問題,轉化為一場融合倫理、人權、戰略與自主的綜合博弈。當太陽能這項「綠色能源」的背後可能藏有骯髒的生產真相,選擇轉身,不僅是一種道德態度,更是一項戰略抉擇。

 

若英國能在未來數年內成功建立可靠且道德的綠能供應鏈,不僅可望維持其在全球永續轉型浪潮中的領導地位,更可能成為歐洲與G7國家走向「戰略去風險化」的範例。


TRENA分享:

劉副理事長目前人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台灣與菲律賓地理距離相當接近,從台灣飛往馬尼拉,越過巴士海峽,就能望見菲律賓本島。從飛機上俯瞰,一整排的陸域風機,美觀且震撼,展現出菲律賓在再生能源上的努力。菲律賓擁有豐沛的天然資源,不論是風力還是日照,是發展太陽光電與風電的天然優勢。

 
 
 

Comentarios


T:02-23700930

F:02-23702548

  • facebook
  • facebook

©2018 by TRE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