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1 地球日不是打卡日!企業如何用綠電說話: 用電大戶誰願意揭露?誰還在觀望?| 公司協力「畜力發電」環境部水保司和台以環能分享八翁經驗
-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TRENA
- 4月28日
- 讀畢需時 10 分鐘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
本集來賓:
環境部水保司 司長 王嶽斌
台以環能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柯忠昇

一、 TRENA散步陪你聊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要拯救的不僅是地球本身,更是我們人類自己。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是能源產業,因此在2020年,能源署公布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針對「用電大戶」的條款。這項政策也是民間團體與TRENA多年來大聲疾呼——希望高排碳的用電大戶,能為地球、為下一代負起更多責任。
作為持續監督能源政策的民間團體,TRENA從2019年開始便針對此議題提出了許多具體建議,包含針對政府的政策改革建議,以及提供企業可行的轉型方向。五年過去了,雖然有所進展,但改變仍然不夠全面、不夠快。監督用電大戶、推動能源轉型,是TRENA責無旁貸的責任!
所謂「用電大戶」,是指具備高電力使用量的企業。這些企業不僅有能力,也有責任在能源轉型與減碳上做出表率。自2020年起,能源署將「契約容量達800kW以上」的企業定義為用電大戶,並要求地方縣市政府協助這些企業落實節能減碳措施,依據台電的契約用電量進行管理。同年,對於契約容量達5000kW以上的企業為用電大戶。
本次調查用電大戶名單來自「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的排碳大戶公開資訊,依據「範疇二」方向推算,找出台灣前三十大用電大戶企業,並對其寄出問卷與電話做確認。在此我們特別強調,TRENA所重視的評估指標跟能源署略有不同。TRENA更關注的是企業實際在台灣境內使用的綠電,無論是自發自用,或是透過機制自行購買綠電。
本次調查用電大戶名單來自「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的排碳大戶公開資訊,依據「範疇二」方向推算,找出台灣前三十大用電大戶企業,並對其寄出問卷與電話做確認,有提供資訊的企業包含:長春人造樹脂、長春石化、大連化工、台灣中油、群創光電、南亞塑膠、東和鋼鐵、台積電、台灣塑膠、豐興鋼鐵、欣興電子.......等十三家企業進行分析與評比。所有綠電設施建置及使用資料皆以2023年度(期間)數據為準。
若將外購綠電納入企業的綠電使用佔比,則排序會再出現變動。公司『在台灣』綠電使用佔比是指原來「綠電自發自用總量」另外加上「企業在台購買綠電憑證數量」所佔「企業在台總用電量」的比例。因此當企業提高外購綠電量,能相應提升總體綠電使用佔比。東和鋼鐵原先綠電自發自用量幾乎為0,且沒有自發自用的綠電案場,但其積極外購綠電,以及向東鋼風力發電公司購買綠電憑證,提高整體綠電使用佔比成1.79%,成為不分產業排序第一,艾杰旭顯示玻璃也表現突出,綠電使用佔比為1.68%。台積電有一定綠電自發自用量,且購買約11億度綠電,但未提供「企業在台總用電量」故無法計算綠電使用佔比。
分產業別評比:上述企業中包含高耗能產業如鋼鐵、石化、電子,其用電需求龐大,綠電採用的進展與挑戰可能涉及成本、技術可行性及政策支持,故本次調查評比亦包含「分產業評比」。
1. 在電子產業中,群創光電在綠電應用評估中獲得最高分,而欣興電子則緊追其後。
2. 在鋼鐵產業,豐興鋼鐵在總體評估中名列前茅,其自發自用和購買綠電的比例均達到一定水準。儘管東和鋼鐵沒有自發自用的綠電,但它通過購買綠電大大增加了綠電的使用比例。這些企業在鋼鐵行業的綠電運用突出顯示了能源轉型的努力。
3. 在石化產業,台灣中油的加油站、煉油廠和石化廠均已設置自發自用綠電設施,其在石化領域的評估得分最高,再來是長春石化。
4. 在塑膠產業中,南亞塑膠的表現則最好,其案廠屋頂設立自發自用的太陽能板,而台灣塑膠雖尚未使用自發自用綠電,但表示投資於風力發電,致力於滿足用電大戶的責任項目。
5. 其他製造業中,艾杰旭的表現最為突出,其在自發自用和綠電運用上都展現出顯著的努力,長春人造和大連化工緊隨其後。
不分產業別評比:不分產業別中,艾杰旭、豐興鋼鐵、群創光電表現「特優」。東和鋼鐵、欣興電子、南亞塑膠、台灣中油、台積電、大連化工、長春石化、長春人造樹脂為「優」、台塑表現為「佳」。
二、來賓訪問 - 環境部水保司王嶽斌司長 / 台以環能公司柯忠昇總經理
臺南市持續推動綠色循環與永續發展,今(28)日舉行八翁里畜牧糞尿集中處理中心二期工程動土典禮,秘書長方進呈及環境部次長葉俊宏等貴賓出席,象徵公私協力推動環保與綠能轉型。未來一、二期合併可每日處理逾870公噸糞尿廢水,有效改善酪農區畜牧廢水及異味問題,並提升急水溪水質。
這項工程不僅提升畜牧廢棄物資源化效率,更打造生質綠能循環園區,結合蚯蚓堆肥、沼氣發電與生物綠能利用。蚯蚓堆肥技術能有效分解有機物,並產製高價值的蚓糞土等有機肥料,促進綠能發展與農業循環利用。
1. 請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綠能鬼故事(謠言)?
我們都知道生質能是一種再生能源,像廚餘、食品污泥、白料、以及SRF(固體再生燃料)等,都是常見的生質能來源。在推動集中處理廠的過程中,這些有機物通常會經過厭氧消化處理,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甲烷氣體,並透過儲氣袋進行收集。然而,部分反對人士就會說儲氣袋內的甲烷會像炸彈一樣引發爆炸。這是民眾的質疑,是一種錯誤認知,甚至是謠言也是鬼故事。
過去,針對豬糞尿進行厭氧消化產生沼氣推動許久,但實際推動情況並不順利。早期農業部門雖有提供補助,鼓勵養豬戶自行處理廢污水,但成效有限。原因之一在於,養豬戶的專業重點在於畜牧經營,對於廢污水處理的專業知識相對陌生。另一個問題是當時的技術尚未成熟,整體推動面臨困難。
因此,後續的推動將廢污處理交由專業,不僅具備較高的技術能力,也有較大規模的管理。然而,也有民眾對規模較大的儲氣袋散播謠言「體積越大,越會爆炸」。事實上,我們過去多年來在推動沼氣回收與利用的過程中,並未出現爆炸事故。這是因為整體系統皆受到嚴格的法規管理與安全設計,包括《職業安全衛生法》、《機械設備安全檢查辦法》、《高壓氣體安全管理規則》、《電器安全規則》,以及相關的消防設備規範等,確保設施運作安全無虞。
此外,這些處理設施多設置於養豬場或鄉村地區,與都市區有明顯距離,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極低。我們要強調,儲氣袋絕非所謂的「不定時炸彈」,而是一項經過安全評估、長期運作且對環境友善的再生能源技術,請民眾放心。
柯忠昇總經理分享:
因為我是投資出身,部分投資再生能源產業的人士,對沼氣的經濟效益抱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沼氣設施的建置成本高昂,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看幾乎注定虧損。此外,沼氣的產量與效益難以精確預估,使其在財務上難以像太陽能或風能那樣精算「量」與「價」,進一步降低投資信心。
沼氣發電是一種依賴生物反應的形式,與太陽能發電不同,只要原料來源穩定,沼氣就能一直產生並儲存,類似「儲能」的概念。相較之下,沼氣的整體運作量反而超越太陽能。但因為沼氣的整體運作量、價格差距、裝置量與產出量等因素,使得沼氣的經濟變數較大,無法精準的估算投資效益,以致於人們常以錯誤的角度評估其價值。
TRENA回應:
2019年前往德國時,一家廚餘回收公司ReFood,展現出廢棄物資源化的收益。首先是廚餘處理的收益,再來是沼氣發電的收益,最後是沼液沼渣販售給肥料商共三筆收益。「三方收益」是廢棄物的高效處理,展現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的高度價值。
柯忠昇總經理回應:
過去十年,德國在農牧業建置一萬座的沼氣發電設施,幾乎都設置在農村地區。這些設施透過前端糞尿收集與後端沼氣發電、肥料資源化等前後端都有收入的模式,實現了完整的經濟循環。
相較之下,台灣若要推動廚餘沼氣發電,難度會比農牧業風險更高,主要挑戰來自於前端廚餘收集問題。但若能借鏡德國農牧業的成功經驗,複製於處理高附加價值的廢棄物上,實際效益會超越傳統畜牧業。然而,台灣農業規模較小,小農負擔、資源有限,沒有經濟規模,無法比擬歐洲或美國。未來在推動資源循環方面,必須仰賴政府跨部門的協力,特別是經濟部、環境部與農業部的支援與資源。
2. 請介紹一下台以環能公司的主要業務?
公司的核心理念,是運用廢棄物再利用的創新技術,創造循環利用的生態系統。我們不以賺大錢為唯一目的,但也並非抱持虧損經營的心態。我們真正著眼的是,如何將國外成熟的創新的技術與經驗,引進並落實在台灣的環境與產業結構中,進而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商業模式、獨特的生態系與供應鏈,這也是成就感的來源。
3. 相較於其他的生質能,畜牧糞尿的發電效率相對較低,什麼樣的機緣願意承辦八翁畜牧糞尿處理中心二期的工程?
八翁畜牧糞尿處理中心既然已經完成第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是必須繼續完成的。這不僅是對政府、當地居民及員工的責任,也關乎整體計劃的持續性。從財務角度來看,台灣的整條供應鏈尚未實現規模經濟,但隨著第一期設施網絡的建設完成,二期工程必須更進一步優化並強化,以確保未來的持續性的發展。
關於糞尿發電效率不高的問題,需視與哪種有機物進行比較來評估。糞尿產生的沼氣量相對較低,所產生的甲皖需要許多的碳源。因此,就發電而言,單純只依賴廚餘或牛豬糞尿發電,可能無法發揮其效率。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將其他類型的有機物加入,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沼氣的發電效率。
4. 請介紹一下環境部水保司的水質保護網及主要業務?
水保司與生質能的關係在於水體水質的保護,水體最重要的就是河川的保護。河川污染的來源不外乎事業廢水、生活污水和畜牧廢水。因此,關鍵在於加速對這些污染源的整治與改善。
過去二十年,台灣的經濟持續成長,工廠家數也不斷增加。自民國91年(2002年)以來,全國工廠數已達七萬家,當時更有多達66個嚴重污染的車站。隨著氣候變遷、暴雨頻率上升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整體環境的負荷愈來愈險峻。
儘管如此,河川水質在這段期間已有明顯改善。透過對生活污水與事業廢水的有效管控,以及總量管制政策的推動,污染排放獲得一定程度的減少。原本66處嚴重污染的車站,至今已大幅減至僅剩7處,顯示整體治理成效逐步顯現。然而,這7處集中在中南部地區,特別是彰化以南,雲林、嘉義、高雄、台南與屏東,雲林與屏東更佔七至九成。這些地區主要面臨的污染來源為畜牧廢水,而傳統的處理方式已難以有效應對,亟需更創新且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參考國外的作法,畜牧廢水可透過資源化處理進一步提升利用價值。水保司的重點也正是聚焦在畜牧廢水的規模化處理上。透過有效整合資源,不僅能回收沼氣發電、貢獻再生能源、提升減碳效益,更能大幅降低污染物排入河川的風險,進一步改善整體環境品質。
此外,若能將這些原本被視為「外部成本」的環境問題,重新納入商業模式的設計中,便有機會轉化為具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透過創新思維與制度支持,讓畜牧廢水的處理不僅是環保任務,也能成為環境持續發展的一環。
5. 八翁畜牧糞尿處理中心對環境的意義?成效如何?水保司是否還有其他推廣的計畫?
它是社會創新共榮的沙盤試驗,面向非常廣泛,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畜牧糞尿作為料源時,效率並不高,因為其含水量過高,農業設施在水洗設計上尚未達到現代化水平,這也影響了整體運作效率。農業單位在輔導升級與轉型過程中,最關鍵的因素是鼓勵設立綜合處理設施,這樣可以實現更好的配比,並提高產續率,像是果菜殘渣等有機廢料。為了突破現有的限制,必須協調農業單位,進一步鬆綁法規與範圍,從而開發更多創新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料源的選擇和處理仍然是最關鍵的一環。
綠電的躉購價格(FIT)應該合理反映生產成本,應透過政府補貼來協助承擔外部成本,甚至要能減輕污染者的負擔。在與養豬戶的溝通中,必須考量到一定的環境成本和必要的經費挹注。技術層面仍有精進的空間,關鍵是能否引入台灣的成功案例,並制定技術認證,在後續推動過程中得到廣泛認可,避免閒置,進一步複製與擴展。在此過程中,可以透過進料和數量的方式來認證,確保其可行性與持續性。
在經濟規模和商業模式應該能夠提供一定的回饋。對於綠電的躉購價格(FIT)來說,應該設計階段性的補貼,社會面與法規面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地促進畜牧戶和農戶的接受與推廣。對於有機肥料的經濟循環,應該強調其價值與長遠的環境意義。進一步而言,像樸石閣、巴翁糞尿處理中心及豐樂牧場等案例,可以提供了具體的示範,作為未來推動類似模式的參考,並提出建議以促進該領域的發展與擴展。
綜合上述幾個面向,包括料源、技術、經濟、財務、法規及社會等,都需要進行全面盤點與討論,以尋求改進的空間。以巴翁糞尿處理中心為例,我們可以透過發現問題來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不斷優化整體流程並推動持續性的發展。
6. 針對王司長所提出的困難面向,柯總經理是否還有補充,或希望政府能夠支持的?
這些法規與利益相關者過於繁雜,且需要跨部會的合作。農業領域本身就存在破碎化的現象,量體小又複雜。倘若政府將100億元投入生質能,相較於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生質能不僅能改善河川、水質和土壤,還能產生綠電,達成高效益、高CP值的投資回報。然而,有些面向往往被忽略,若生質能的討論僅停留在能源層面,沼氣難以引起足夠的關注。事實上,我們應該跳脫單純的能源角度,從更宏觀的視野來思考,因為所獲得的意義遠超過能源本身,其帶來的環境與社會效益將深遠影響未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