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6採購綠電像買預售屋?
-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TRENA
- 3月24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
本集來賓:
台灣尼阿斯有限公司(Niras) 再生能源與永續顧問總監 黃敬文

所有頻道位置:
ApplePodcast : https://pse.is/3b5vgj
Sound On : https://pse.is/3jkcex
Spotify : https://pse.is/3bvnkh
KKBOX:https://kkbox.fm/0t013F
來賓訪問 - 台灣尼阿斯有限公司(Niras) 黃敬文 再生能源與永續顧問總監
談Apple與供應鏈的RE100策略(https://www.niras.com/offices/taiwan/)
1. 請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綠能鬼故事(謠言)?
當你生活在如地獄般的環境中,真的不知道從何分享鬼故事。今天,我想談談綠能價格的問題。長期以來,業界普遍認為綠能價格會逐漸下降。過去,這樣的說法是為了鼓勵再生能源的發展,五、十年前這個觀點可能成立;然而,隨著當前國際局勢的變動,『一定』的預期並不盡然成立,因此,我們不能再抱持這樣的預期。
如果從鬼故事的角度來看,外界對再生能源產業的印象是坐領高薪、優渥待遇,似乎代表著賺了很多錢,因此使得綠能價格相對昂貴。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不能單純以綠能價格的高低來反映產業內部的樣態。綠能價格的上漲並非來自產業內部的因素,而是受到國際情勢變動、技術發展和原物料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現在,大家都在關注綠能採購或RE100,這與今天的討論主題相關。許多企業將他們的RE100目標設定在2040年、2050年,甚至有些企業將目標提早到2030年,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到了2030年,綠電的價格將比現在更便宜,甚至會低於台電的價格,或者與台電的價格相當。然而,在我們審視整體能源市場時,我們必須理解,市場的價格是會波動的。隨著產業逐步成熟,真正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術發展是否精進,而是市場如何看待這一領域,或是各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條件的因素。企業必須針對這些變化有應對策略,同時,政府的政策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更需以穩定市場的觀點來看待它才是關鍵。
2. 請介紹一下NIRAS公司,是什麼樣的公司?在台灣主要的業務有哪些?
Niras是一個丹麥的工程顧問公司,過去在台灣做了許多離岸風電相關的專案,除了工程,還有環評等。我的小組負責商業面向的再生能源開發評估,或者是企業永續發展顧問等角色,試著將不同的顧問量能結合在一起,例如綠能專案開發、導入更多永續能源,或是永續發展策略,都是我們可以著力的地方。
3. 再生能源與永續顧問總監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我希望將我們在國際間所推動的理念與實踐帶入台灣,協助企業使用更多的再生能源達到減碳。由於我過去永續顧問的經歷,非常理解對於「漂綠」或「打高空」的質疑。因此,致力於將再生能源與永續發展相結合,提供企業或開發商實質具體的調查評估、設計方案以及永續策略規劃上的指引,期望他們邁向更永續、更低碳的商業發展。
4. 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形成的川普交易現象,Apple與供應鏈的RE100策略?
川普的策略不能說對產業或永續發展沒有影響,對永續來說是一個重整,有點像是「反省期」,但是不代表停滯不做。經濟發展必然建構在能源之上,美國也不會放棄開發再生能源,很多企業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包括蘋果、微軟等。過去講RE100,科技巨頭都是最早期的倡議者,Microsoft、Meta、Apple都已經達成RE100,也是他們建立起的生態系,沒有理由放棄,甚至會更往前走。
然而,在一些企業的永續報告書中出現「無碳電力」(Carbon Free Electricity, CFE),CFE與「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RE)的主要區別在於核能。至於「碳捕捉」(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它並不屬於再生能源的範疇,但如果標準放寬至CFE,並配合碳捕捉技術,也可被視為接受的方案。
有些科技巨頭已經達成RE100的目標,但供應鏈中的阻力和困難,使得他們無法達成永續的高標準。Google在其永續報告中提到的一段話:「24/7, every hour, every day renewable, every green energy!」,即「24小時全天候,每天每時的再生能源,每一個乾淨的能源。」這是他們希望的目標。然而,在過去他們所面臨的批評是,他們到另一個國家購買便宜的綠電憑證,以抵銷衝擊當地的碳排,而非直接使用當地的綠電。當科技企業在推動再生能源(RE)目標時,發現過程中困難重重,因此逐步放寬標準,從最初堅持RE轉向接受CFE,以解決執行上的困難挑戰。
我們常說台積電(TSMC)是台灣的護國神山,然而Apple佔台積電25%的營收來源,且佔台積電成長動能的百分之五十,這代表Apple的觀點對台灣的供應鏈是非常重要的。Apple的永續報告書並沒提到CFE這個名詞,報告書的大標題標註「乾淨能源」(Clean Energy),可是次標題及內文都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所以訊息很明顯,Apple自己用綠電、買綠電,也要求供應商導入更多的綠電。
在科技產業中,不僅是Apple,Microsoft和Google公司也都有專門的「乾淨能源學院」(Clean Energy Academic),他們希望透過多樣化的購電選項來促進綠電的使用。然而,當這些公司進入亞洲市場後,發現實現這一目標有其困難度。台灣的電網要能有足夠的綠電提供給相關供應商或業者使用,這正是台灣必須嚴正看待綠能發展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5. 關於用電大戶,尤其是RE100企業供應鏈使用綠電,是否有具體建議?
我無法評論政策執行的效果。實質上,應該要逐步提高標準,但同時也必須要有鼓勵措施。無論是透過碳費、碳稅還是碳交易制度來鼓勵企業減碳,從而促使企業使用更多的綠電,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綠電市場的交易機制和相關規則,需要進一步細緻的檢討。企業在使用綠電時,往往會面臨額外的行政成本,或是現有工作流程無法順利配合的問題。因此,這些細節需要更深入的討論,才能有效促進企業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率,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議題。
企業也要有自覺,因為永續的核心在於商業上的永續。最重要的是,必須為未來做好準備。對於用電大戶而言,綠電採購應該要有類似購買「預售屋」的概念,00除了透過專業仲介,企業自己也要做好功課,進行比較,並準備相應的資金,規劃好時程,才能更順利地進行綠電採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