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3 歐洲正成為太陽強國|國際能源聯盟成形|加州太陽能市場的秘密
-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TRENA
- 7月22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秘書長 高茹萍
共同主持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副理事長 張雅惇
👉加入『贊助TRENA』支持綠能知識的傳遞

所有頻道位置:
ApplePodcast : https://pse.is/3b5vgj
Sound On : https://pse.is/3jkcex
Spotify : https://pse.is/3bvnkh
KKBOX:https://kkbox.fm/0t013F
一週綠能新聞
荷蘭和希臘是太陽能記錄創造者最多的國家,而風力發電在5月和6月也創下了新高。上個月,太陽能發電量比歐盟任何其他能源都多,這是歷史性的第一次。能源智庫 Ember 的新數據顯示,到 2025年6月,太陽能占歐盟電力結構的 22.1%,以微弱優勢超過核能,值得注意的是,遠遠超過化石燃料。
由於裝機容量激增和長時間的晴天,至少有13個成員國創下了月度太陽能發電量記錄,包括荷蘭(40.5%)和希臘(35.1%)。2025年6月,太陽能首次成為歐盟最大的電力來源,占比22.1%,超越核能和化石燃料。同時,至少有13個歐盟國家在太陽能發電中的份額創下歷史新高。這些國家包括比利時、克羅埃西亞、法國、匈牙利、義大利、葡萄牙和斯洛伐克。
TRENA觀點:
受惠於裝置容量的大幅成長與長時間晴朗天氣的助力,歐盟有至少13個成員國在2025年6月創下太陽能月發電量新高紀錄,其中包括荷蘭(40.5%)與希臘(35.1%)。同月,太陽能首次成為歐盟最大的電力來源,占整體發電量的22.1%,超越核能與化石燃料,寫下能源轉型的重要里程碑。這些成果的背後,正是建立在堅實的社會共識與持續政策推動之上,展現出公民參與對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助力。
2. 國際能源聯盟成形:中東Masdar與西班牙Iberdrola砸52億歐元打造英國離岸風電場
阿布達比國營再生能源公司Masdar與西班牙電力公司Iberdrola宣布,將共同投資52億歐元(約61億美元),開發位於英國的East Anglia THREE離岸風電場。這項裝置容量達1.4GW的計畫,預計於2026年第四季完工啟用,可供應約130萬戶家庭用電。這不僅是雙方在英國的重大合作,也是Masdar擴張歐洲市場的重要一步。
從蘇福克外海到全球市場:Masdar的擴張藍圖
East Anglia THREE只是Masdar全球再生能源佈局的一部分。這家公司背後有阿布達比主權基金Mubadala與國家石油公司ADNOC的資金支持,母公司TAQA則持股43%,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裝置容量擴充至150GW。這個目標不僅體現在英國,還包括美國、亞洲和其他歐洲市場。
除了此次合作案,Masdar近期也完成了德國一座476MW離岸風場的建設並成功併網。在英國,它也參與了Dogger Bank South風電場;在西班牙,投資約2億美元取得Endesa旗下太陽能資產的49.9%股權;更在2023年收購希臘的Terna Energy、西班牙的Saeta Yield,以及美國Terra-Gen的50%股份。
能源聯盟新樣貌:歐洲市場合作模式的擴散
對Iberdrola來說,這起合作也是其延伸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戰略。隨著歐洲各國積極擴充再生能源比例,開發規模大、資本需求高的專案越來越需要跨國企業聯合投資與管理。Masdar與Iberdrola的聯手正是一個典型的能源聯盟案例,既有技術共享,也有資本協力。這樣的模式不只適用於英國,也可能複製到波羅的海、亞洲新興市場甚至美國沿海地區。
國際主權基金進軍再生能源
Masdar的行動反映出中東主權資金正加速從傳統石油資產轉向再生能源項目。這波投資熱潮不僅帶動技術輸出,也將改寫全球再生能源產業的資金版圖與策略聯盟格局。隨著氣候政策日益強化、技術成本逐步下降,未來將會看到更多類似的「阿布達比×歐洲」或「亞洲×美國」跨境投資專案。而Masdar與Iberdrola的這次合作,很可能只是這場變局的開端。
TRENA觀點:
即便是傳統的石油產業,如今也紛紛開始積極布局再生能源。以中東地區為例,阿布達比的主權財富基金正穩健地將資金逐步轉向再生能源項目,早期重點在太陽光電,近期則擴大投資離岸風電領域。這一趨勢清楚顯示出,全球能源投資重心的轉向,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戰略布局。
以中東主權基金的動向為例,再生能源如今已不再只是理想性的環保議題,而是具備高度潛力的財務與融資焦點,市場投資人已經敏銳地嗅到其中的價值。當國家從長遠發展與存續的角度思考,能源轉型也隨之邁入更實質的資本運作模式,並納入長期回報的邏輯架構之中,成為國際資本關注與投入的關鍵領域。
3. 清潔能源,骯髒的秘密:加州太陽能市場的腐敗內幕
清潔能源可取代部分骯髒能源,減少溫室氣體對地球氣候的危害,但這新興行業部署的力量卻非常骯髒。波士頓大學社會科學家研究發現,加州加速太陽能基礎設施部署的過程中,其實是一連串腐敗行為。
2024年全球太陽能產業創造數千億美元收入,然而開發過程不乏各種醜聞,如先前高雄大樹鄉爆出有業者為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把原本山坡地剷平,使大面積土地變成寸草不生,據媒體估算,該案開發成本數十億,但往後一年可回收 4 億之多。
美國推動太陽能產業最積極的莫屬加州,在《能源戰略評論》期刊一項新研究,波士頓大學全球永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團隊透過文獻綜述、原始訪談和實地考察,探索 2010~2024 年加州太陽能市場爆炸式增長時期,發現七種腐敗模式。
一連串腐敗築起光電美夢
這 14年期間加州太陽能產量呈指數級增長,到 2024 年達到 79,544 千兆瓦時,足以為大約 740 萬美國家庭提供一年的電力。但研究發現,加州太陽能市場存在公共、私人、社會和政治方面的腐敗現象。
第一是裙帶關係,為太陽能專案僱用親朋好友而非合格候選人、將合約交給與決策者有私人關係的開發商。第二是掠奪資源,將公共資金或土地轉用於私人開發商,並從原住民或其他群體手中奪取公共資源或公共土地用於建設能源基礎設施。
第三是利益轉移,將太陽能帶來的益處,例如降低電力成本的好處流向更富裕的城市消費者。第四是竊盜,業者與公部門為了建造太陽能專案場地,強行移除植物或文化文物,或破壞動物棲息地。
第五是漂綠手法,誤導大眾有關太陽能專案的環境效益。第六是不透明,隱藏、操縱或未能披露與太陽能專案相關的重要訊息,最後是不繳、少繳或策略性逃避地方稅。
研究團隊指出,最令他們大開眼界的發現是,即使是在像加州這樣監管良好、進步的州,從小型供應商到高級政府官員,太陽能開發的各個層面都普遍存在腐敗現象,包括審批和許可階段令人震驚的權力濫用、原住民群體被迫流離失所,以及逃稅或偽造太陽能項目訊息的惡劣模式。
太陽能產業應建立問責機制
太陽能涉及許多腐敗行為和風險,對社區、政策制定和監管,以及選址決策和規劃產生不利影響。這項研究為全球清潔能源部署敲響警鐘,呼籲「太陽能行業不能再沿著目前治理不善、行為不當的軌跡繼續下去」。
作者指出,雖然加州擁有進步的形象和再生能源的雄心,但在太陽能專案的審批、資助和實施過程中,亟需建立問責機制。研究還建議太陽能基礎設施採用共享所有權模式,他們認為這可以提高問責制,並確保更公平的利益分配。強調如果不進行實質改革,一連串的腐敗,可能會繼續削弱太陽能帶來的社會和環境效益。
TRENA觀點:
這份來自波士頓大學的報告《清潔能源,骯髒的秘密》雖以揭露加州太陽能產業弊端為出發點,但其選擇性的觀點與時機點,讓人不禁質疑是否背後帶有政治操作的意圖。綠能發展確實存在需要檢討與改進的問題,例如開發過程中的環境破壞與利益分配不均,但這些問題並非再生能源獨有,傳統化石燃料產業更早已充斥各種結構性弊病,只是過去被習以為常而未受檢視。
這份報告揭露的問題值得關注,但也反映了綠能轉型在全球面臨的政治與結構性挑戰。不能因個別負面案例就全盤否定再生能源的價值,更要關注治理、透明與問責機制的強化。綠能的潛力在於「共享」,而非壟斷,我們需要的是更理性、更有判斷力的公共討論,讓轉型走得穩健,也走得更遠。
Comments